-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航空航天中的“放热衣” 1平时人们见到的耐高温材料 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 ????1981年4月12日当地时间上午7点(北京时间20点),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上天。发射时,只见“哥伦比亚”号尾部发出一道熊熊的火焰,冒出灰白色的烟云,接着,它凌空而起。长长的白烟一直向天空伸展。两分多钟后,固体燃料助推火箭脱离航天飞机,向离发射地点250公里的海洋溅落。试飞正常。??? 防热瓦 防热瓦的隔热原理 四种不同类型的防热瓦。 一种采用高温可重复使用的表面隔热材料,俗称高温防热瓦。它用在温度为648~1260℃的表面,如机身中、前段和机翼的下表面。航天飞机再入时,以40o的攻角飞行,所以机身和机翼的下表面为迎风面,是鼻锥和机翼前缘以外的最高热流区。此种防热瓦约使用了20000多块,每块尺寸为152.4毫米×152.4毫米。其厚度随该处热流水平而不同,范围为19.5~64毫米,覆盖面积达480平方米,总重达4413千克。 另一种防热瓦采用碳碳复合材料。它主要用在机身的鼻锥、机翼前缘。该防热瓦总重约1698千克,使用的表面积约38平方米,使用处表面最高温度约1650℃,表面呈黑色。 第三种防热瓦采用低温可重复使用表面隔热材料。它俗称低温防热瓦,用在温度371℃~648℃的表面,如机身中、前段和机身的上表面(由于这些位置处在背风面,所以表面温度不高)。此种防热瓦共用了7000块,每块尺寸为203毫米×203毫米,厚度随该处热流水平而变化,覆盖面积达255平方米,总重1014 千克,经涂层处理表面呈白色。 最后一种防热瓦采用柔性可重复使用表面隔热材料。该防热材料是一种硅橡胶浸渍的毡状物,用在表面温度371oC以下的部位,如机身上表面和机翼上表面的后段以及机身两侧。每块防热瓦的尺寸远大于上述3种防热瓦,典型的尺寸为900毫米×1200毫米。其厚度为4.8~16毫米,覆盖面积达333平方米,总重约532千克。由于它是一种柔性的毡状物,所以可用常温固化硅橡胶粘贴在机身铝合金的结构上。 上几种防热瓦实际上主要是一些疏松、轻质而呈脆性的陶瓷材料,如高温防热瓦密度为0.14~0.35克/立方厘米,由于其耐温高、隔热好、质量轻,高温下不发生物理和化学性能的破坏并可重复使用,因此作为航天飞机防热材料有其独特的优点。但是,它们的这些性能却给连接和承受力学载荷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留下了许多隐患。 哥伦比亚号失事是因为在起飞时遭到外力撞击,结果导致防热瓦上出现裂缝,使得超高温气流乘虚而入,最终造成飞机解体。 任重而道远 航天飞机以其独有的重复使用性、多用途性、经济性和良好的环境条件,为人类的航天活动开辟了新的途径,但这是以解决了大量复杂的技术问题为代价换来的。例如,就防热设计而言,一般返回式航天器(如返回式卫星)只使用一次,再入防热问题较易解决,而航天飞机外形复杂,又要重复使用,因此它在返回地面时,对周围空气的压缩和摩擦产生的高温高热的防护和处理问题很复杂,要求有适合大面积复杂构形的耐高温、抗冲刷、重量轻、能多次使用的高级防热材料,维修也应方便。 3 我国的航天事业(耐高温材料) 我国有航天飞机吗? 全世界有美国有。 亚特兰蒂斯号,哥伦比亚号(爆炸),挑战者号(爆炸),奋进号、发现号、企业号(地面实验)俄罗斯的,暴风雪号这名字不是因国家来区别的,而是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是不同类型的航天器,都需要利用火箭发射上去,本质区别是飞船是一次性使用,而航天飞机可以反复使用 我国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实现了。喜讯传来,举国欢腾,群情振奋。 飞船防热衣轻薄透 飞船返回舱在以7.5公里/秒的速度返回降落时,表面温度会达到2000~3000℃,所以在返回阶段,飞船的防热设计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此时防热出了问题,飞船必然烧毁无疑。 2001年11月,在第三届珠海航展上出现的神舟一号飞船的被烧蚀得有些斑驳的返回舱,曾是展会上最吸引参观者眼球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实际上,从1999年底神舟一号飞船胜利返航后,停靠在北京航天城的返回舱就一直承受着众多关注的目光。默不做声的返回舱似乎在用自己并不好看的“黑脸”向人们无声却自豪地诉说着飞船防热衣的故事。 飞船以高速进入大气时产生的热量足以使一般没有防热措施的航天器在大气中焚毁。解决飞船再入防热的途径有两个,一是设法减少气动加热;第二是设法吸收或耗散热量。前者是气动外型设计的研究范畴,后一个就是防热结构设计要达到的目的。 航天器防热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要给航天器穿上防热衣。当然这种防热衣是双向的,既要能防热又要能散热。 防热结构及防热材料至今已经历了几代航天器的发展。最原始的防热方法是简单地在航天器的外表蒙上厚厚的铜或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