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胁 痛 概述 【定义 】 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讨论范围 】 可见于西医学的多种疾病之中,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系结石、胆道蛔虫、肋间神经痛等,凡上述疾病中以肋痛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情志不遂 肝气郁结 ?? 跌仆损伤 瘀血停留 肝失疏泄 饮食所伤 湿热内蕴 外感湿热 ? 劳欲久病 精血亏虚,肝阴不足 络脉失养????? 诊 断 1.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可以诊断为胁痛。胁痛的性质可以表现为刺痛、胀痛、灼痛、钝痛等不同特点。 2.部分病人可伴见胸闷、腹胀、嗳气呃逆、急躁易怒、口苦纳呆、厌食恶心等症。 3.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感受外湿、跌仆闪挫或劳欲久病等病史。 鉴别诊断 胁痛与悬饮: 悬饮亦可见胁肋疼痛,但其表现为饮留胁下,胸胁胀痛,持续不已,伴见咳嗽、咯痰、呼吸时疼痛加重,常喜向病侧睡卧,患侧肋间饱满,叩呈浊音,或兼见发热,一般不难鉴别。 治疗原则 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 实证宜理气、活血、清利湿热;虚证宜滋阴、养血、柔肝。 证治分类 1.肝郁气滞证 症状: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痛及肩背,受情志影响,胸闷腹胀,嗳气频作,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肝失条达、气机郁滞、络脉失和 治法:疏肝理气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用药加减 若胸胁痛甚,可加青皮、延胡索以增强理气止痛之力; 若气郁化火,症见胁肋掣痛,口干口苦,烦躁易怒,溲黄便秘,舌红苔黄者,可去方中辛温之川芎,加山栀、丹皮、黄芩、夏枯草; 若肝气横逆犯脾,症见肠鸣,腹泻,腹胀者,可酌情加茯苓、白术; 用药加减 若肝郁化火,耗伤阴津,症见胁肋隐痛不休,眩晕少寐,舌红少津,脉细者,可去方中川芎、酌配枸杞、菊花、首乌、丹皮、栀子; 若兼见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者,可加半夏、陈皮、生姜、旋覆花等; 若气滞兼见血瘀者,可酌加丹皮、赤芍、当归尾、川楝子、延胡索、郁金等。 证治分类 2.肝胆湿热证 症状:胁肋胀痛或灼痛,口苦口粘,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证机概要: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 治法:清利湿热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用药加减 若兼见发热,黄疸者,加茵陈、黄柏以清热利湿退黄; 若肠胃积热,大便不通,腹胀腹满者,加大黄、芒硝; 若湿热煎熬,结成砂石,阻滞胆道,症见胁肋剧痛,连及肩背者,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川楝子,或酌加硝石矾石散;胁肋剧痛,呕吐蛔虫者,先以乌梅丸安蛔,再予驱蛔。 证治分类 3.瘀血阻络证 症状: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下可触及肿块,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证机概要:瘀血停滞,脉络痹阻。 治法:祛瘀通络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