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吸收设计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设计方案简介 在化学工业中,经常需要将气体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加以分离,其主要目的是回收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或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或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以免污染空气。吸收操作是气体混合物分离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氨是化工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生产原料,但是其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于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都会造成破坏和污染,因此,为了避免化学工业产生的大量的含有氨气的工业尾气直接排入大气而造成空气污染,需要采用一定方法对于工业尾气中的氨气进行吸收,本次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填料吸收塔吸收的方法来净化含有氨气的工业尾气,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一、方案的的确定 1.装置流程的确定 用水吸收NH属高溶解度的吸收过程,为提高传质效率和分离效率,所以,本实验选用逆流吸收流程。 2.吸收剂的选择 吸收剂对溶质的组分要有良好地吸收能力,而对混合气体中的其他组分不吸收,且挥发度要低。根据本设计要求,选择用清水作吸收剂,且氨气不作为产品,故采用纯溶剂。 3.操作温度与压力的确定 ???操作温度:20操作压力:常压 二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填料的选择包括确定填料的种类,规格及材料。填料的种类主要从传质效率,通量,填料层的压降来考虑,填料规格的选择常要符合填料的塔径与填料公称直径比值D/d。填料的材质分为陶瓷、金属和塑料三大类。根据本设计的要求,选择用塑料散装填料。 公称直径 DN/mm 外径×高×厚 比表面积 at(m2/m3) 空隙率 /% 个数n/m-3 堆积密度 /(kg/m3) 干填料因子/m-1 聚丙烯鲍尔环 50 50×50×1.5 100 91.7 6300 76 130 三、设计步骤 a) 查询物性数据 b) 物料衡算和能量 c) 确定吸收剂最小用量:?? d) 操作气速u=n??(n=0.5~0.85) e) 计算填料塔径D f) 校核操作气速unu,反之调整n值重复第四步操作 g) 校核U吸收剂用量,反之则调整塔径D h) 确定填料层高度Z i) 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j) 辅助设备设计 (三)工艺计算 一、基础物性数据 1.液相物性数 对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由手册查得,20℃水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为? =998.2 kg/m3 粘度为? μL=0.001 Pa·S=3.6 kg/(m·h) 表面张力为? σL=72.6 N/m NH3在水中的扩散系数为 DL=2.04×10-9 m2/s =7.344 ×10-6m2/h 2.气相物性数据: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M=0.05×17.03+0.95×29=28.40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为 = =0.991 kg/m3 混合气体的粘度可近似取为空气的粘度,查手册得20℃空气的粘度为 μv=0.918×10-5 Pa·S 查手册得 NH3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Dv=0.225 cm2/s=0.081 m2/h 3.气相平衡数据 20℃时NH3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为?H=0.725 kmol/(m3·kPa) 常压下20℃时NH3在水中的亨利系数为 E=76.41 kPa 相平衡常数为m=0.7543 4.物料衡算 进塔气相摩尔比为 Y1=0.0526 出塔气相摩尔比为 Y2=0.00001 进塔惰性气相流量为 V=1200()(1-0.05)=54.63 kmol/h 对纯溶剂吸收过程,进塔液相组成为 X2=0 =54.63=41.05 kmol/h L=1.5Lmin=41.05×1.5=61.57 kmol/h 所以由全塔物料衡算式 V(Y1-Y2)=L(X1-X2) 可得: X1=V(Y1-Y2)/L==0.0465 S== 二、吸收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1.塔径计算气相质量流量为? kg/h 液相质量流量可近似按纯水的流量计算,即用贝恩—霍根关联式计算泛点气速 查附录五得空隙率εε3)×(ρv/ρL)×μL0.2]=A-K(wL/wV)1/4(ρv/ρL)1/8 查表得 A=0.0942 K=1.75计算得 uF=4.502 m/s 取u=0.7uF=0.7×4.502=2.832 m/s 由D= ?圆整塔径,取??D=校核 ?????u m/s < uF 3 填料规格校核液体喷淋密度校核? 取最小润湿速度为?h) 查常用散装填料的特性参数表,得?h) 因U= m3/(m2?h)>Umin Y1*=mX1=0.754×0.0465=0.03506 Y2*=mX2=0 经以上校核可知,填料塔直径选用D=600mm是合理的。填料层高度计算㏑[(1-S)㏑[(1-0.669)+0.669]=13

文档评论(0)

11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