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山溪特大桥104+200+104米连续刚构桥抗风设计探讨.docVIP

桐山溪特大桥104+200+104米连续刚构桥抗风设计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桐山溪特大桥104+200+104米连续刚构桥抗风设计探讨.doc

桐山溪特大桥104+200+104米连续刚构桥抗风设计探讨   摘要:沈海复线福鼎贯岭至柘荣段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二纵”国家高速公路沈阳至海口纵线扩容工程福鼎(闽浙界)至蕉城段。桐山溪特大桥位于福鼎市山前镇山前村,跨越通乡公路和桐山溪。文章介绍了海西高速公路网沈海复线桐山溪特大桥的总体设计、构造特点和抗风分析。   关键词:连续刚构桥;构造特点;抗风分析;桐山溪特大桥;海西高速公路网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4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9-0024-04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0768   1 概述   沈海复线福鼎贯岭至柘荣段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二纵”国家高速公路沈阳至海口纵线扩容工程福鼎(闽浙界)至蕉城段,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三纵八横三环三十三联”高速公路网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沈海复线福鼎贯岭至柘荣段起于福鼎市贯岭镇邦福村(设邦福枢纽互通与沈海高速公路衔接),经福鼎市桐山街道、管阳镇,终于福鼎市管阳镇刘洋村(顺接沈海复线柘荣至福安段),路线全长32.04km。桐山溪特大桥位于福鼎市山前镇山前村,跨越通乡公路和桐山溪。   桐山溪特大桥为一座整体式大桥,桥梁起点桩号:K1+166.5,终点:K1+821.5,桥梁全长655m,设计为3×30+(104+200+104)+5×30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预应力混凝土T梁,引桥T梁采用先简支后结构连续体系,主桥采用104+200+104m连续刚构。   1.1 技术标准   1.1.1 设计行车速度:80km/h。   1.1.2 设计基准期;100年。   1.1.3 设计安全等级;桥梁结构为一级。   1.1.4 设计荷载:公路-I级。   1.1.5 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   1.1.6 桥面宽度:本桥位于整体式路基段,桥宽W=(0.5+11+0.5)+0.5+(0.5+11+0.5)=24.5m。   1.1.7 桥面横坡:单向2%(半幅桥、标准横坡、曲线超高部分做相应调整)。   1.1.8 设计洪水频率:按1/300洪水频率设计,桥梁高程由路线控制,不受洪水位控制。   1.1.9 地震基本烈度: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   1.1.10 桥梁抗震设防类别为A类;抗震设防措施等级为7度。   1.1.11 气候:(1)风速:设计基本风速取38.4m/s(1/100);(2)温度: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8.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3℃,极端最低气温为-5.2℃,最高气温为43.2℃;(3)湿度:设计按70%取值。   1.1.12 环境类别:Ⅰ类。   1.2 桥址自然条件   桥址属河流沟谷地貌,地势较陡,拟建场地横跨一由西北流向东南溪流,溪流宽约39.00~42.00m,其流量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暴雨季节流量骤增。场地内地势陡缓,自然坡度50°~55°。整体地面标高介于56.24~215.74m之间,最大相对高差约159.50m。   地质构造上,桥址属河流沟谷地貌,表层分布有第四系残坡积黏性土,其下地层主要为凝灰熔岩(J3n)及其风化层。在勘探孔控制深度范围内场地未见有空洞、采空区等洞穴。根据场地周边环境地质条件分析,场地周边未发现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和软土、饱和液化土层。   1.3 主要材料   1.3.1 混凝土:上构连续刚构箱梁采用C55(合拢段混凝土采用微膨胀混凝土),下构及基础一般情况下,墩盖梁及墩身、主墩承台采用C40混凝土;过渡墩承台采用C30混凝土;基桩采用C25混凝土。   1.3.2 预应力材料:预应力钢束应采用符合GB/T5224-2003标准的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标准强度fpk=1860MPa。预应力锚具采用OVM15系列锚具,预应力孔道采用配套的塑料波纹管,真空压浆工艺。   箱梁竖向预应力钢筋材料采用标准强度fpk=1860MPa的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和级别PSB785的精轧螺纹粗钢筋。体外预应力钢绞线采用无黏结低松弛环氧涂层钢绞线。体外束外套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锚固块和转向块采用预埋无缝钢管成孔,转向块处采用梳束器保证体外束束型。   2 主桥设计   2.1 总体设计   本桥跨越桐山溪,无通航要求。最大桥高187m,桥面中心设计标高:202.339m(见图1)。   2.1.1 平面:处于A=342.053的右偏缓和曲线,直线段上,主桥平面位于直线段。   2.1.2 纵面:依次位于2%的直坡段、R=16000m凹曲线内,主桥纵面位于2%的直坡段。   2.1.3 桥梁宽度:本桥位于整体式路基段,桥宽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