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4
上海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2000年上海卷甲、乙两首诗后两句都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请分别说明 甲: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由蜂蝶飞过墙想象邻家的春色。 2001年上海卷 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愁”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 2002年上海卷 18.试从一个角度切入,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形象、线索、对比、含蓄、以实写虚、情景交融、语言风格等。 2003年上海卷 20.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的两点(2分)(1) .要点:(1)色彩(红、白) (2)声音(画角) (3)动态(催、起)(写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22004年高考上海卷
17、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兵销炬影东风猛”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梦断箫声夜月孤 ”一句同说—事。 2分 .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 如景和情的关系 写一段鉴赏文字 80字左右 。 5分 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2005年高考上海卷 16、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同意。要点:李诗更为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人,气势显得壮 。16.“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16. 4分 “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 2分 ,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2分 。
?16.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16、(4分)要点: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2分),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2分)。
2008年高考卷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4分
答案:
16.4分“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
历年春诗歌鉴赏考题
2001年春季上海卷 19.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它地方的月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杜甫诗中的“落花时节”,含有哪些寓意。 4分 答:(1)具体的时令,在晚春与李龟年相逢。(2)象征二人飘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3)象征着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由极盛而衰的社会真实,表达家国之痛。(写出两点即可)2005年春季上海卷 16.作品中“涌”、“乱”、“飞”等词颇可品味,选择其一进行赏析。 3分 词在曲中的含义(1分) 表达效果(1分) 评价(3分)17.就作品中的画线句展开想像,作一段场景描写。 80字左右 4分 突出重点词语(灯火、闹、桥)(2分) 想像合理(符合特定气氛)(1分)15.画线句的描写与前面的热闹场景截然不同,这样的写法好在哪里? 3分
答案: 15. 3分 1 动静映衬,鲜明对比?? 2 寓情于景,韵味无穷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意思对即可 16.诗的结尾是诗人跳出梦境后的感慨,表现了他怎样的志趣?(4分)16.诗人宁愿终身隐居乡间,与梅花为伴(2分),而不愿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2分)17.分析尾联所含的寓意。(4分)
17. 4分)要点:对官场喧嚣(城市生活的喧嚣)、排场的厌倦; 2 分)对自然山水(闲适生活)的追求。(2分)
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背景资料】宋高宗绍兴五年乙卯(1135年),五十九岁的叶梦得卸任归居吴兴。此词为他独登卞山绝顶亭时北望中原的抒怀之作。
14.作者“惆怅”的原因是 。(2分)
15.与作品中画线句所寄寓的情怀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B.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C.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 D.廉颇老类,尚能饭否?
16.
答案:
14.(2分,各1分)(1)感慨自身孤独寂寞(无志同道合之人相伴);(2)虽有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因年老闲居在家,心有余而力不足,遂生无奈之感。
15.(3分)C
16.(3分)要点:平易质朴(平实如话,质朴无华,平中见奇)(1分),找出作品中依据1分,评析1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