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及浮士德,外国文学.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一、生平创作 (一)地位和影响 1.民族诗人:歌德启发了德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反映并批判了德国社会生活。 2.全世界诗人:歌德使德国文学列入世界文学宝库,成为欧洲有代表性的诗人。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齐名。 3.文艺复兴以来欧洲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学发展中具总结性的艺术大师。 (二)精力过人、兴趣广泛、富于激情、多才多艺 出生富裕市民家庭,父亲是市参议员。16岁上大学学法律。取得法学博士学位。 8岁写诗,11岁编剧本,精通拉丁文、意大利文、法文、英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 诗歌、散文、戏剧、小说、文论、绘画、音乐都有造诣。 历史、哲学、自然科学(颜色学、解剖学)都有研究成果。 (三)创作道路的发展和主要成就 1、狂飙突进运动时期(1775年前) 讴歌激情、崇尚自由,反对思想和艺术上的束缚与桎梏,以澎湃奔突的狂放激情为性格特征和美学特征。剧作《葛兹·冯·伯利欣根》、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抒情长诗《普罗米修斯》。 2、转向古典美时期(1775至1794) “魏玛十年” 与意大利之游。放弃了狂飚式的幻想。青年时代排斥客观、崇尚自我的个人激情,已开始让位于淳朴的、现实的“古典主义”——人道主义理想。剧本《哀格蒙特》、《在陶里斯的伊菲革尼亚》 3、古典文学的繁荣时期(1794—1805) 也是与席勒合作的十年。他们合作写诗,共同创办杂志,办魏玛歌剧院。二人的创作实践和艺术理论都主张以古代希腊罗马文艺为楷模,贯彻自由和人道精神,艺术上强调古典主义。两人共写了上千首批评性的《警句》、竞写歌谣。歌德相继写成了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叙事长诗《赫尔曼与窦绿苔》以及《浮士德》第一部。 4、理想深化与艺术融圆时期(1805—1832) 研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著作和东方文学与哲学,与思想家艺术家交往,视野开阔,提出 “世界文学”的思想。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睿智,探索宇宙人生,追求理想,向哲理化的深度开掘。作品主旨转向了人与世界、灵与肉、成与毁以及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思考,在稳重中透露出浓郁的探索追求的激情,在明澈恬淡中表现出聪明的智慧。长篇小说《亲和力》、自传性作品《诗与真》、《意大利游记》、诗集《西东合集》、组诗《中德四季晨昏杂咏》小说《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和《浮士德》第二部。 四 狂飙突进运动最丰硕的成果: 《少年维特的烦恼》 歌德根据本人亲身经历的爱情体验和友人的事件而写成的。作品一出版,“搅动了每个胸怀着无名的骚乱和渴望的不满”的青年。 小说通过青年维特与少女绿蒂爱情悲剧的描写,深刻地体现了德国“狂飚突进”运动时期的时代精神和德国资产阶级的特点。 维特:18世纪德国新兴市民阶级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 他虽然没有改造现实社会的雄心壮志,却追求美好的理想,要求个性解放,幻想纯洁的爱情。他有才华,有能力,希望能够有所作为,但死气沉沉的现实却不容许他越雷池一步。在令人窒息的环境中,处处受到压抑和侮辱。 维特是觉醒了的一代青年的代表人物,他有着浓厚的市民阶级道德自尊心。维特一方面接触到专横傲慢的贵族圈子,另一方面又过着闭塞狭隘的小市民生活,这使维特产生了对环境深深的厌恶。在与环境的冲突中,他深深体验到自己的软弱无力,面对强大顽固的封建力量,他毫无反抗之力。维特看不到自己的前途,自杀成了他唯一的出路。 理解作品的背景:恩格斯的论述 一切都很糟糕,不满情绪笼罩了全国。没有教育,没有影响群众意识的工具,没有出版自由,没有社会舆论,甚至连比较大宗的对外贸易也没有,——除卑鄙和自私就什么也没有;一种卑鄙的、奴颜婢膝的、可怜的商人习气渗透了全体人民。一切都烂透了,动摇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因为这个民族连清除已经死亡了的制度的腐烂尸骸的力量都没有。 勃兰兑斯的论述 这篇描写炽热而不幸的爱情的故事,其重要意义在于,它表现的不仅是一个人孤立的感情和痛苦,而是整个时代的感情、憧憬和痛苦。主人公是出身市民阶级的青年人;他在艺术上有天赋,为消遣而画画,职业是公使馆的秘书。歌德不由自主地使这个青年具有他年轻时期的看法、感情和想法,赋予他以他自己的全部丰富卓越的才智。这就把维特变成了一个伟大的象征性人物;他不仅代表了时代精神,而且代表了新时代的才智。他的宏富伟大的程度几乎和他的命运不相称。 二 《浮士德》分析 《浮士德》是歌德的毕生大作,从25岁开始创作,82岁完成,花了60年时间。 浮士德形象源于16世纪德国民间传说,传说中的浮士德是一个游方术士,用魔术吸引观众。他和魔鬼签订合同,以灵魂换取生前的享乐。最后被魔鬼引入地狱。 (一)题材与创作过程 1770在斯特拉斯堡求学时就有创作计划 1774—1775《原浮士德》,1790《浮士德片断》,1806第一部,1

文档评论(0)

花千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