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侵权责任及预防.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闻侵权责任与预防 中国传媒大学 电视与新闻学院 新闻官司 原告——普通公民或者法人 被告——新闻媒体或者记者 诉讼理由——新闻报道侵犯公民或者法人的人身权利 人身权利 包括生命健康不受侵犯,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等。 人格尊严又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1994年三本学术著作 第一次浪潮:公民告媒体 (1988年—1990年) 以《民主与法制》杂志社记者沈涯夫、牟春林的“二十年疯女之谜”一文侵犯杜融名誉权官司为典型案例; 第二次浪潮:名人告媒体 (1992年—1993年) 以徐良、游本昌、陈佩斯、刘晓庆、陈凯歌、李谷一等明星状告新闻媒体侵犯其名誉权官司为典型案例; 第三次浪潮:法人告媒体 (1996年—1997年) 以周林频谱仪、“505”神功元气袋、河南驻马店制药厂等状告新闻媒体侵犯名誉权官司为典型案例; 驻马店制药厂诉某报社胜诉 1999年沈阳一家报社报道过一条新闻:标题是《夫妻轻生,假药“救命”》,两夫妇因赌博输钱自杀,但服了多瓶安眠药未死。作者断定,这种安眠药自然就是“假药”。 其实“佳静安定”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安眠药,成人半数致死量(以体重50kg计)在56瓶以上。新闻没有弄清这一情况,轻率说是“假药”,以致驻马店制药厂遭受重大经济损失,传媒赔款达65万元。 第四次浪潮:官员告媒体 (1994年—2004年) 以公务人员(包括税务干部、农工部长、首长秘书、文化局长、卫生局长、县委书记、市长、警察、法官等)状告新闻媒体侵犯名誉权官司为典型案例。 第五次浪潮:公民告网站 (2004年—2013年) 网站把属于别人的软件、文章、图片、音乐、动画拿过来放在自己网站上供用户浏览、下载,以此向用户收费或吸引企业投放广告,以此达到赢利为目的,但侵犯当事人的权利。 二、新闻侵权的种类 名誉权纠纷 隐私权纠纷 肖像权纠纷 三、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 作品已在大众传播媒体上发表; 作品有侵害他人人格权违法性质 具有特定指向性。 新闻媒体或者新闻记者主观上有一定的过错。 新闻报道有特定的指向并不限于指名道姓 (1)李谷一诉《声屏周报》社和作者汤生午侵害名誉权案,文章中的指向用语是“10年前以一曲《乡恋》而名噪大陆的某乐团领导人”; (2)游本昌诉张弛和《上海每周广播电视》报社侵害名誉权案,文章指向用语是“一个靠演济公抬高身份的演员竟然向《济公》剧组漫天要价。” (3)徐良《上海文化艺术报》报社侵犯名誉权案,文章的指向用语是“一位以动听的歌声博得群众尊重爱戴的老山英模参加上海金秋文艺晚会时”; (4)刘晓庆诉羊慧明侵害名誉权案,文章的指向用语是‘四川籍女演员,全国政协委员’” 四、发生新闻侵权的原因 采访深入不够 写作内容失实 无意披露隐私 有意毁损名誉 批评褒贬过度 编辑核实不力 照片运用失当——照片署错名 2004年8月10日《现代女报》第一版刊登了《申奥大使刘璇母亲眼中的乖女》的题图照片,并注明为“刘璇的父母”,但照片中的男子并不是刘璇的爸爸刘锦成。 2004年9月《女性天地》刊登了署名“湖南箭指南山(汤的笔名)”的文章《妈妈眼中的刘璇:不仅是申奥形象大使》,也将同一张照片注明为“刘璇的爸爸妈妈”。 刘璇妈妈谢蔚平要求:记者和两家报社共同赔偿精神损失费人民币一百万元;公开登报致歉;承担本场审判的费用;销毁照片底片。 五、避免新闻侵权的方法 1、辨清新闻消息来源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权威性 或记者采访发现; 或有关会议和材料; 或读者来信来电材料; 2、编辑把好稿件的法律关 (1)内容关 看稿件是否采访了当事人; 是否有被批评者的说法; 是否有有关部门的鉴定和结论; 是否合乎常理。 (2)文字关 删除侮辱性词语,准确运用形容词; 权衡结论定性词语,要持之有据; 杜绝新闻稿件的文字差错,以免以讹传讹。 (3)法律常识关。 准确运用法律术语; 注意保守国家机密; 尊重个人隐私; 维护人格尊严; 维护司法尊严。 3、善于化解新闻报道引起的矛盾。 耐心接待、与人为善; 澄清事实、晓以利害; 事态变化、跟踪报道; 及时更正、赔礼道歉。 4、谨防新闻的二次侵权。 或对原告及其他当事人二次侵权 或对司法的干扰; 或对法官的名誉损害。 六、新闻官司应诉技巧 1、记者要注意搜集相关的证据 书证(采访笔录) 物证(留存原稿和相关材料)、 证人证言(被采访对象签字)、 视听材料(录音录像)、 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 2、新闻官司的举证责任。 即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 “

文档评论(0)

花千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