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中诊、中药、针灸讲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其它 (一)中基: 1、五音 五味 五色 五气 五官 形体五声 变动 情志 角 酸 青 风 目 筋 呼 握 怒 徵 苦 赤 暑 舌 脉 笑 忧 喜 宫 甘 黄 湿 口 肉 歌 哕 思 商 辛 白 燥 鼻 皮 哭 咳 悲 羽 咸 黑 寒 耳 骨 呻 栗 恐问诊首当问一般,一般问清问有关。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   妇女。   、衃炲筋之精骨精额心鼻脾颏部肾左肝右肺颊候。 常脉根基胃神气,沉取不绝尺脉力,不疾不徐从和缓,柔和有力脉律齐。 夏钩即洪秋毛浮,冬石沉脉非时逆。六阴六阳看体质,斜飞反关位变异。 (2)浮(散、芤、革): 浮脉位浅主表证,散脉无根无定踪。散主元气离散时,脏腑衰败极危重。 芤脉失血伤阴软,浮大中空如按葱。革脉半产精血亡,中空外坚鼓皮硬。 (3)沉(伏、牢);涩: 沉如投石证属里,伏主邪闭厥痛极。伏隐筋下附骨上,牢脉深居坚不移。 弦沉大实长合牢,阴寒内盛癓 (4)迟(缓);数(疾);虚;实: 邪热结聚迟主寒,常人湿病脾虚缓。疾七元脱阴阳竭,数热里虚七不满。 三部三候空无力,气血两虚虚脉验。实脉有力来去盛,实证常人脉管宽。 (5)洪(大、长): 洪脉宽大若波涛,来盛去衰位浅表。阳明气分热盛证,外感热病正邪交。 大脉宽大无涛势,常人病进皆易找。长则气治阳实热,首尾端直本位超。 (6)细(濡→软、弱、微、短): 细脉湿邪细如线,气血两虚应指显。濡主虚证与湿困,位浮形细势即软。 弱脉位沉阳气虚,气血俱虚亦可见。微脉欲绝极虚衰,气病虚郁首尾短。 (7)滑(动);弦(紧): 关部短滑数豆动,无头无尾主惊痛。青壮孕脉余阴滑,痰湿食积实热证。 弦肝胆疼痰老人,胃气衰败弓刀重。疼痛食积与实寒,牵绳转索急紧绷。 (8)结(代、促): 结缓促数皆无定,代有定数久方行。阴盛气结血瘀结,气血虚衰寒痰凝。 脏气衰微代疼痛,跌仆损伤恐与惊。阳盛实热脏气败,促脉气血痰食停。 (9)真脏脉: 虚浮迟数六脉纲,败绝死怪即真脏。偃刀弹石与转豆,无胃之脉正气亡。 无神脾胃肾阳败,雀啄屋漏解索状。无根釜沸阳热极,鱼翔吓游浮虚阳。 11、舌诊: 望舌主望舌质、苔,舌色形态与络脉。 脏腑虚实知正气,气血津液之盛衰。 舌苔色质应病邪,邪正消长胃气在。 胃气心气候淡红,火藏金内见薄白。 (1)舌色: 淡红血足胃气旺,多属病轻或正常。 红主实热与阴虚,青紫即主血不畅。 气血两虚淡白瘦,阳虚湿停舌嫩胖。 几无血色为枯白,脱血夺气无充养。 绛属湿热入营血,内热炽盛腑与脏。 里热亢盛阴虚火,绛而光亮胃阴亡。 (2)舌形(瘦裂老痕刺): 胖大湿停毒上侵,瘦薄两虚阴火淫。 裂纹热盛阴液亏,脾虚湿侵血不润。 苍老邪滞见实证,气血阳气虚娇嫩。 脾虚水湿内盛证,齿压舌缘见齿痕。 芒刺红点或红星,热盛脏腑或血分。 (3)舌态(短强歪,吐痿颤): 短缩气血热寒痰,歪斜喑痱中风见。 强硬热入心包证,高热伤津或风痰。 吐弄皆属心脾热,小儿智力发不全。 痿软伤阴气血虚,肝风内动舌动颤。 (4)苔色: 白苔表寒湿热证,积粉瘟疫或内痈。 黄苔主热兼主里,灰黑阴寒里热盛。 (5)苔质(腻真燥,偏落厚): 腻腐痰浊与食积,主测湿浊及阳气。 脓腐之苔主内痈,形如豆渣与油腻。 真苔有根假无根,轻重预后辨病易。 润燥甚则滑糙苔,津液盈亏输布及。 偏处脏腑邪气聚,舌苔分布之病理。 全苔常主邪气散,多为湿痰阻滞机。 剥落胃之气阴亏,气血两虚全身虚。 薄厚邪正及邪气,又称见底不见底。 (6)危重舌象: 火柿之舌内脏坏,猪腰镜面胃将败。 晄白血亏阳气脱,干荔砂皮津不在。 囊缩厥阴赭黑肾,胃气有否看根苔。 舌神主要在舌体,色泽运动是否衰。 (三)中药: 1、五味之用: 辛行气血且发散,甘味补和兼能缓, 酸味收涩同涩味,苦能泄燥阴能坚, 咸可软坚加泻下,淡又渗湿利小便, 芳香辟秽悦解表,湿气醒神止痛全。 2、《素问·至真要大论》: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3、头痛引经药: 葛根白芷入阳明,太阳羌活藁本芎, 少阳柴胡芎黄芩,

文档评论(0)

11922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