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年轻人怎样成为土地的未来.doc
年轻人怎样成为土地的未来
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在加入出走大军,越来越多的村庄在逐渐老去,生机尽无。年轻人从未像今天这样远离土地,而土地从未像今天这样更需要年轻人的加入与重建。
如何让农村重新成为本土青年所期待的一片热土?前路漫漫,而努力已经开始。
强大的心脏和宽广的眼界
2006年,夏蓝宁靠着亲朋好友借的及贷款获得的4万多元资金,在他的家乡云南绥江开始了创业之路。绥江县是一个李子大县,有“半边红”李子上万亩,产值超过千万,但夏蓝宁发现李子种植极不规范,李子产业发展严重滞后,金融学专业毕业的他打算带领农民搞农民专业合作社。前期土地整理、采购树苗和设备、修路等就花掉了所有的钱,而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夏蓝宁咬紧牙关度过了难关。“2007年、2008年,我几次水果生意都赔了钱,到处是外债,都想着要放弃了,但是心里有一种很强的能量推动着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周围邻居还等着我带他们致富呢,‘半边红’李子还等着我去发扬光大呢,我们村的乡村公路还等着我组织修建呢,一切都还是要解决的。”
“读了十多年书,不就是为了有出息吗?最后又回来种地,书不是白读了吗?”河北农村青年刘喜书说到他们村里人的观念,直摇头。刘喜书用5年建立蔬菜生产基地3个,占地2210亩,涉及15个村,并注册了商标。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种地也是有前途的。这些年轻人都不愿回农村,是被传统的观念绑架了。要想在农村成功创业,首先就要突破传统观念,坚定自己的创业信念。“通过读书走出农村,那是一个人走出了农村,但学了知识回乡创业帮助村民们脱贫致富,那就是带着一大帮人走出农村的问题了。”
濮玉滔是一个出生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陇把镇户岛村的农家子弟。一次跟老师去广西南海学习,他听到一个当地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小渔村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故事,感触很大,当时他就暗下决心,毕业后要回到自己的村子里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
2006年,濮玉滔一毕业就回到了家,正当他还不知道如何开展自己的创业项目时,他看到自己的邻居正挑着一担枇杷打算到市场上卖,一打听,一斤才能卖两三元钱。濮玉滔想到了他在昆明的大超市看到一些包装精美的枇杷能卖到七八十元一斤,随即引发了他创业的灵感。濮玉滔当即托人从昆明买了两盒高档枇杷回来,跟村民们种的枇杷进行比较,发现村里的枇杷除了个头大小不一,形状不怎么均匀外,吃起来味道一点不比城里买回来的差。于是,他主动承包了几名村民的枇杷,把大个的挑出来后包装好试着到城里跑销路,没想到很受欢迎,一斤卖到了30多元。
他把这个消息带回村里,一下子炸开了锅,村民们世代种枇杷,一直都是卖两三元钱一斤,没想到就是这么一选,价格翻了10倍,大家都争着抢着让濮玉滔帮自己卖枇杷。眼瞅着找自己的村民越来越多,璞玉滔决定成立一个枇杷专业合作社,不仅帮乡亲们销枇杷,今后还得帮乡亲们改良品种,加强管理,提高产量,让乡亲们真正能靠种枇杷过上好日子。
通过努力,璞玉滔培育出了新的枇杷品种,为了进一步打造品牌,提升价值,璞玉滔又为合作社注册了“户岛”的商标,如今他们产的特级枇杷能卖到180元一斤,这是乡亲们想都不敢想的。有了乡亲们的信任,璞玉滔借助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又带领乡亲们发展生猪养殖,成立“陇川县异志养猪专业合作社”,在他与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村民的年收入连年翻番,从最初的六七百元到现在的3500多元。
“原来我们村里有四五百名青壮年外出务工,占了总数的百分之八九十,现在大部分都回来了,只有几十个在外面,大家都愿意跟我一起干。”璞玉滔很自豪地说。
璞玉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2013年他全票当选为村支书。
关键时候,有人扶一把推一把就容易上路
创业一年后,吉林青年姜军终于迎来了事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在一次参观活动中,姜军偶然结识了团吉林省委相关负责人。对方听说其发展受平台所限,热情相邀姜军的合作社进驻团吉林省委设在省城长春市的青年创业园。
对姜军而言,入驻创业园后的一年,是“重新梳理格局的一年”。这一年,在团组织的影响下,合作社摸索出了“3+N”模式,“3”即1名导师+1个引领企业+1名团干部,“N”即创业青年。该模式的有效开展在随后几年助力合作社逐步壮大。
不仅如此,借助团组织的协调,姜军陆续对接当地几家银行,通过向他们陈述合作社的模式和需求,顺利贷到了款,资金难题迎刃而解。
“可以说,合作社每一步成长都有团的印记在其中。”姜军感慨。
当亏损几乎将创业团队逼向散伙的绝境时,湖北农村青年程祝新从当地团组织那里得到莫大鼓励,并得知找哪些具体部门可申请到专项补贴。
程祝新所收获的远不止这些。成为湖北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会员后,程祝新上了协会定期举办的企业管理研修班,研修班课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