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德县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防治.doc
广德县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 介绍广德县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特点,分析其发生趋势变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以为当地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二化螟;发生特点;原因分析;防治策略;安徽广德
中图分类号 S435.1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118-01
广德县单季中稻一般于5月上旬播种,6月上旬移栽,8月上中旬进入孕穗期,9月15―20日收割。自2003年开始,午季作物几乎均为免耕机开沟覆土撒直播栽培,同时自2004年开始广德县水稻种植的品种基本上均为两系优质品种。加之统防统治对内源性害虫防治的局限、气候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使得二化螟的危害一直在水稻病虫害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二化螟的发生也由以往的不完全3代向完全3代转变,造成2、3代的危害加重,防治压力增大。
1 广德县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特点
1代越冬幼虫一般于4月下旬化蛹,4月底至5月初由于气温上升明显,1代总体发生期较以往推迟,但峰后蛾量下降平缓、蛾量偏多,因此带卵移栽现象较往年多。一般6月中下旬田间开始出现明显的枯心危害,危害高峰期在7月初,同时1代的残留虫口基数也较偏大;1代残虫发蛹高峰一般在7月中旬,7月底初见2代危害,危害高峰期在8月中旬。危害症状几乎均为枯孕穗,出现发生期明显提前,较以往年份早7~10 d,同时发生期拉长,高量发展;9月上旬是2代成虫的发蛾高峰,但由于水稻收割期在9月20日左右,因此并不是所有的3代均能对单季中稻造成危害[1-2]。3代发生早的年份,如2005年,8月25日之前的2代残虫转化率已达100%,从而使100%的3代均能参与有效危害,造成大量的虫伤株危害甚至在收割前倒伏。
2 二化螟发生趋势变化的原因分析
2.1 寄主条件的优化
优质稻一般叶宽、秆粗而嫩、维管束排列疏松、糖分多、组织内硅酸(SiO2)少,二化螟易蛀入,因此水稻品种的优质化十分有利于螟虫幼虫的存活及取食危害。21世纪初开始,广德县水稻品种由三系向两系调整,2004年后几乎均为两系优质品种,极利于初孵螟虫的取食危害和存活,螟虫落卵的主动选择性也证明了这一点:2004年对同一秧田的协优63(三系品种)和常规糯稻二化螟着卵调查显示,协优63秧田的落卵量为糯稻秧田的5.5倍,同期另一观测点对同一秧田的协优63与丰两优一号着卵量调查,协优63几乎未落卵,而丰两优一号着卵量极大[3]。
2.2 午季作物耕作制度的的轻型化
2000年前广德县午季作物以油菜为主,采用育苗翻耕穴栽技术,由于油菜收获期投工量大,制约了扩大种植,因此午季作物种植面积一直只占全县总面积的35%左右,65%左右的空闲田一般在年前或春后翻耕。20世纪初,广德县午季作物种植中逐渐采用免耕撒直播机开沟覆士的轻型栽植技术。小麦种植开始迅速推广,面积也超越了油菜,油、麦种植面积增加60%~65%,免耕直播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减少了对二化螟越冬残虫的机械杀伤,使冬后残留虫口增加。同时,午季作物的机开沟覆土种植也相当于为越冬的残虫提供了一层抗寒服,对低龄幼虫的越冬更加有利,也造成了近几年越冬代蛾峰偏迟,峰后蛾量比例增加,尤其是6月上旬蛾量较多,使得1代二化螟的发生量加大,防治难度加大,并直接推动了2、3代危害加重[4-5]。
2.3 水稻种植制度的复杂化
20世纪广德县水稻种植以翻耕移栽为主,21世纪初轻型化栽培技术开始大面积推广,免耕、抛栽、直播等各种形式的水稻栽培面积已占到30%~40%,不可避免地出现水稻生育期不一、栽种期不一、收割期不一的局面。进一步打破了各种田块间二化螟的发生危害期的一致性,桥梁田的出现提高了二化螟转移危害的机率和躲避风险的能力,为其危害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其统一防治设置了障碍。
2.4 气候的趋暖化
二化螟越冬代的成活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气候条件。目前,夏季气温持续走高,冬季气温持续走暖,缩短了二化螟各代之间的间距,推动了完全3代的出现,相较于指数增加的虫口繁殖量,3代残虫越冬自然较2代残虫越冬的虫口增加,加剧了来年二化螟的危害。
2.5 防治习惯的影响
广德县水稻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实行总体防治,即在移栽前2~3 d狠治秧田防治1代二化螟,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及迁入等情况,7月上中旬防治“两迁”害虫(对二化螟几乎无效),7月底至8月初防治2代二化螟,随后进入水稻病虫严密监控期,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再组织防治。
2000年以前,农户进行的狠治秧田基本可控制1代二化螟的危害,这是由于当时1代二化螟发生偏早,但目前1代二化螟发生逐渐推迟,原先狠治秧田的技术已不再适应现阶段二化螟的防治。
近年虽通过宣传,但农户对大田防治1代二化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统计全套课件.pptx VIP
- 台球厅消防安全应急预案.docx VIP
- 海外代理协议合同协议.docx VIP
- 初中教科研课题:《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doc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简述10KV 高压配电柜安装.doc VIP
- GB50148-201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VIP
- 2025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招聘8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RB∕T 174-2021 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专业要求.pdf
- CP-717安装指南.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