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府谷经济状况
府谷经济状况
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5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42亿元。2007年,其中第一产业1.2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2.7%;第二产业31.9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68.4%;第三产业13.4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28.9%。人均GDP为
府谷县循环经济(2张)
19481元。在经济总量中,非公有制经济占74%。现有工业企业338户,从业人员26495人,工业主要产品有18个系列,100多个品种,拳头产品有原煤、焦粉、火电、水泥、生铁、电石、硅铁、硅钙、金属镁等;已初步形成一个以煤炭为龙头,电力、冶金、化工、建材为支柱的产业体系。2008年工业总产值达69亿元。其中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总产值为65.8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5.4%。原煤的产量为2025万吨,硅铁2.5万吨,硅钙2.5万吨,兰炭376万吨,水泥56万吨,金属镁8.4万吨,发电量17.33亿度。2008年前三季度,生产总值达到75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占总量的74%。财政收入22亿元,预计今年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大关,府谷经过步履蹒跚的历程,2009年全省107县、市83个县中县域经济排序进入全省第3名。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工业县和华夏儿女进行西部大开发的“瑰宝地”。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
府谷县
府谷夏、商为要服地;西周为荒服地;战国时期属魏国,为固阳榆中地;秦为上郡地;西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在今府谷县曾设西河郡郡治和富昌县治,遗址在今古城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为匈奴所据;隋为榆林郡银城县地;唐朝时设府谷城,为镇;五代后唐天佑七年设府谷县,后汉初升永安军;宋朝设麟府路、府州、府谷县;为路、州、军、县治。元为府州、领府谷县;明、清仍为府谷县、明朝曾在府谷孤山设延绥右卫;民国时为府谷县,解放区为神府特区、府谷县;1947年11月,成立府谷县人民政府,归晋绥边区领导;1949年6月改属陕甘宁边区;1958年12月与神木县合并,1961年9月与神木县分治至今。
注:古代指离都城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的地区。如:要服(古代王畿以外按距离分为五服。相传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为要服);要荒(要服和荒服。古称王畿外极远之地为荒服,泛指远方之国);要蛮(极偏远的蛮荒之地)
据考古资料,远古时期,府谷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境内发现的最早的有据今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的原始遗址。新庄子遗址(位于庙沟门乡新庄子村)属于仰韶文化((前5000年~3000年),连城峁遗址(位于庙沟门乡连城峁村)属于仰韶龙山文化(前2800年~2300年),朱家湾、桥沟北盖峁、大、小石堡遗址属于龙山文化。
夏、商时期(约前21世纪~前11世纪),为要服地,在雍州翟族境内。
西周(前11世纪~前770)属固阳榆中地,为荒服,属雍州白翟的一部分。
春秋时期(前770~前475)仍为白翟地,属晋国。(一说为林胡族地)。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为固阳榆中地,属魏国,后属赵国。
秦(前221~前206)为上郡地。
西汉(前206~23)设富昌县(府谷县东北部及准格尔旗南部),属西河郡。王莽改名富成县,东汉(25~220)撤销,辖地并入平定县(准格尔旗南部及府谷县西部)。
魏晋时期(220~420)为匈奴地。东晋属赫连氏大夏国(都城在今靖边县白城子)。
北魏(386~534)为五原郡固阳并永安郡地。
北周(557~581)为银城县(今神木县北部及府谷县地)地。
隋(581~618)为银城县地。开皇十年(590)在北部复设富昌县,南部仍属银城县。
唐(618~907)属麟州。初为府谷镇,开元以后县地分属银城、新秦二县。
五代后唐天佑七年(910)升镇为县,八年(911)升府州领府谷县。不久,因辽国侵扰迁到留得人堡,即今府谷县城。后汉初升设永安军,乾佑元年(948)仍设府州,周显德元年(954)复设永安军。
宋(960~1279),仍为府州,领府谷县。徽宗崇宁元年(1102),改为靖康军。政和五年(1115),赐郡名荣河,又改为保成军,置麟府路军马司,以太原府代州路钤辖领,属河东路,以其地处河西,便于控扼西夏。靖康元年(1126),割让麟、府、丰三州与西夏。绍兴九年(1139),夏人陷府州。
金贞元(1153~1155)以后,从西夏收复。正大三年(1226),复设府谷县,增设建宁县(故城在府谷县西北七十里)。
元(1206~1368)初,复建府州,领府谷县。至元六年(1269),州废,并建宁县入府谷县,隶葭州(道光本《榆林府志》);一说州、县俱废(雍正本《陕西通志》)。
明(1368~1644)为府谷县,属葭州。洪武六年(1373),废。十三年(1380)复置县,属延安府葭州。
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