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曹操
PAGE
PAGE 16
我心目中的曹操
10春汉语言文学本 赵高云 学号:1061001204513
【摘要】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曹操形象。今天,借助这篇文章从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三个方面对曹操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力图给大家展示一个客观的曹操。
【关键词】曹操形象 奸雄 英雄
任何一个有影响的历史人物,通常都有三种形象:一是历史形象,即历史本来的样子;二是文学形象,即文学艺术作品当中的样子;三是民间形象,即一般老百姓心中的样子。
在历史学家的眼里曹操是: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运畴帏幄的军事家;诗人情怀的文学家。
曹操的民间形象受文学形象影响较大,在老百姓的眼里曹操是一个滥杀无辜、喜怒无常、阴险狡诈的小人形象,是一个汉贼。
曹操的文学形象是由小说《三国演义》塑造的,他被作者罗贯中定义在了一个奸雄的位置,也算是是英雄,但偏重于“奸”的塑造。
对于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曹操,就象“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曹操形象。今天,借助这篇文章从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三个方面对曹操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力图给大家展示一个客观的曹操。
一、 曹操何人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豪县)人,封魏王。
公元174年(东汉熹平六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始入仕途,后又被任为洛阳北部尉。当时的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摇摇欲坠,董卓入朝作乱,豪强拥兵割据。曹操“散家财,合义兵”,加入了反董大军,并在收编农民起义军中壮大自己,然后挟持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占了政治上的优势。于是在徐州灭吕布,官渡败袁绍,牢牢控制了北方。后来因用兵失当,在赤壁之战中为孙刘联军所败。
在三国鼎立的前提下,曹操积极发展自己的实力,力图统一国家。建安十五年,曹操下令求贤,大宴铜雀台,收罗了一大批人才。他实施了正确的农业政策,广泛开展军屯民屯,在此基础上,向蜀汉和东吴步步紧逼。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联合孙权击败关羽。第二年正月(公元220年),曹操还军洛阳。当月就病死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其子曹丕称帝后,尊为魏武帝。
曹操形象
(一)历史形象英雄
《曹操集》的出版说明中,开篇就说:“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陈寿在《三国志》中这样评价曹操:“汉末,天下大乱,雄毫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擥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权,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称其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二)民间形象奸雄
民间艺人在平话和戏曲中根据一些历史事实,按照“抚我则后,虐我则仇”的观点把曹操的残暴、阴险、狡诈加以夸张,以表达人民对暴君的憎恶,所以奸便成了曹操在民间的形象。
曹操行刺董卓不成,急欲脱身途遇陈宫一起逃亡,到其父结义兄弟吕伯奢家,吕家满怀热情,深情款待,关心心备至。可曹操先是疑心重重,见伯奢“良久乃出”已心存疑虑,过后见伯奢“匆匆而去”更加疑心,后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疑心大起,又听见有人说:“绑上再杀。”于是,马上变了脸,认为吕伯奢“非吾至亲”,不问青红皂白,连杀吕家八口,最不可原谅的是,当他发现杀错人之后,并没有放过吕伯奢这一无辜的老人,非斩草除根不可。当陈宫责怪他残忍时,他仍拒不认错,竟振振有词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由此可见他是何等多疑、何等自私、何等的残忍。而对曹操这句话的最好的诠释便是之后的梦中杀人、因忌贤而杀杨修、为父报仇血洗徐州以及名医华佗的死等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曹操杀人随意性很强,孔融、杨修、崔琰、边让、名医华佗、直言强谏的刘馥、荀彧,先后被杀。尽管他们曾多次为曹操出谋划策,立下过汗马功劳,但还是没有逃脱一死。
这些事都深深的烙在了老百姓的心里,因为民间大众更看重一个人的行为和德操,再加上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后世的统治阶级所不容,在老百姓的眼里曹操是一个滥杀无辜、喜怒无常、阴险狡诈的小人形象,是一个汉贼,一个奸雄。
(三)文学形象英雄和奸雄的统一
《三国演义》的第一回:汝南许邵,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邵不答。又问,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作者罗贯中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在小说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拥刘贬曹”的倾向,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他是“英雄”与“奸雄”的有机统一。一方面,他求贤若渴,唯才是举;另一方面他又嫉贤妒能,摧残人才;一方面他慷慨豪迈,胸怀宽广;另一方面又狡诈多疑,玩弄权术。
1、“乱世之奸雄”
曹操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