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学2012-2013高一4月份月考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VIP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学2012-2013高一4月份月考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学2012-2013高一4月份月考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宿州市泗县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一年级4月份月考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6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汤琵琶传 王猷定 汤应曾,邳州人,善弹琵琶,故人呼为“汤琵琶”云。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世庙①时,李东垣善琵琶,江对峰传之,名播京师。江死,陈州蒋山人独传其妙。时周藩王有女乐数十部,咸习其技,罔有善者,王以为恨。应曾往学之,不期年而成。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令著宫锦衣,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王深赏,岁给米万斛,以养其母。应曾由是名著大梁间。 后征西王将军招之幕中,随历嘉峪、张掖、酒泉诸地,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戏下②颜骨打者,善战阵,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一日大雪,至榆关,马上闻觱篥,忽思母痛哭,遂别将军去。 襄王闻其名,使人聘之。居楚者三年。偶泛洞庭,风涛大作,舟人惶扰失措,应曾匡坐弹《洞庭秋思》,稍定。舟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自失故物,辄惆怅不复弹。 已归省母,母尚健,而妇已亡。母告以:“妇亡之夕,有猿啼户外,启户不见。妇谓我曰:‘吾迟郎不至,而闻猿啼,何也?吾殆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倘归,为我一奏石楠之下。’”应曾闻母言,掩抑哀痛不自胜。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自是猖狂自放,日荒酒色。值寇乱,负母鬻食兵间。 曾年六十余,流落淮浦。有桃源人见而怜之,载其母同至桃源。后不知所终。轸石王子③曰:戊子秋,予乞食遇曾公路浦,已不复见君曩者衣宫锦之盛矣。明年,复访曾,曾坐土锉④中作食,奉匕箸于母。人争贱之,予肃然加敬焉。曾仰天叹日:“世鲜知音,吾事老母百年后,将投身黄河之岸矣!”予凄然许曾立传。越五年,乃克为之。呜呼!世之沦落不偶⑤,而叹息于知音之寡者,独曾也乎哉? (选自《明文授读》,有删节) 注:①世庙:明代崇祯皇帝庙号。②戏下:麾下。③轸石王子:作者自称。④土锉:土锅。⑤不偶:命运不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偶泛洞庭,风涛大作  泛:泛舟 B. 李东垣善琵琶,江对峰传之  传:为……作传 C.值寇乱,负母鬻食兵间   鬻:卖 D.已不复见君曩者衣宫锦之盛矣 曩:从前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汤应曾弹琵琶有高超的技艺的一组是( ) ①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 ②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 ③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 ④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 ⑤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 ⑥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应曾是一个有天赋的艺人。他从小对音乐很有兴趣,长大后弹得一手好琵琶。他后来曾在王公贵人家中献技。 B.汤应曾对母亲、妻子充满感情。他为了生计远离家乡,连妻子死去都来不及见一 面,妻子临死之前的一番埋怨他的话使得他后来不再操旧艺,最后猖狂自放,日荒酒色。 C.汤应曾六十多岁的时候,流落在淮浦一带,后来他和母亲跟随桃源人一同到了桃 源。然后就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了。“汤琵琶”就这样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个结局也为下文作者的议论抒情张本。 D.作者对汤应曾十分同情,并且借他的身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知音难逢的感慨。 同时作者善于运用点染、烘托等多种手法来叙事状物,抒情色彩浓厚。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咸习其技,罔有善者,王以为恨。应曾往学之,不期年而成。(4分) (2)人争贱之,予肃然加敬焉。(3分) (3)予凄然许曾立传。越五年,乃克为之。(3分)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5-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xianwh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