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岩浆岩岩石学讲解.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岩石的概念 岩石(rock)是由天然产出的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岩石学的概念 基础岩石学包括岩相学(petrography)和岩理学(petrogenesis)两部分,岩相学是以研究岩石的颜色、野外产状、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及岩石分类命名为主;岩理学则是将岩相学的知识与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通过归纳和演绎对各类有关岩石的成因、形成演化和构造背景进行研究。 火成岩岩石学的概念 主要是研究岩浆的起源、运移、演化和结晶成岩过程,以及火成岩的产状、结构构造、物质成分、分类命名、岩石共生组合、成岩机理及与构造、矿产和岩石圈演化等关系的一门独立学科。 参考书 林景仟主编. 1995. 岩浆岩岩类学与岩理学.地质出版社. 邱家骧主编,1985. 岩浆岩岩石学. 地质出版社. 路凤香,桑隆康主编. 2002. 岩石学. 地质出版社. Winter, J. D.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petrology.Prentice Hall. 岩浆(Magma):是天然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部,含有少量挥发分和固体物质、粘稠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高温熔融体。 ※提示:(1)该定义厘定了岩浆产生的部位、成分和性状; (2)岩浆的基本特点是:具一定的化学组成、高温、具有流动性。 硅酸盐岩浆的化学成分 常量元素:O、Si、Al、Fe、Mg、Ca、Na、K、Mn、Ti、P、H、C等,其中O最多。在岩浆结晶过程中这些元素相互结合,组成各种矿物。 岩浆的主要化学成分通常以氧化物形式来表示:如SiO2 、Al2O3 、Fe2O3 、 FeO 、MgO、CaO、Na2O、K2O、MnO、TiO2、P2O5、H2O、CO2 等。但实际上在岩浆中这些元素并非以氧化物形式存在,而多是呈离子、原子或离子团的形式存在,如: Mg2+、 Na +、[SiO4]4-。 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Li、V、Cr、Co、Ni、Cu、Pb、Th、U、Zn、Rb、Sr、Ba、Zr、Nb、Ta、Au、Ag、Pt、W、Sb、Bi、Sn 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 这些元素在岩浆中含量虽然很少,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富集形成许多重要金属矿产。 挥发分:主要是H2O和CO2 ,其次是 SO2、 SO3 、 CO 、 N2、HCl、Cl2、F、H2S 、CH4 ,其总量一般10%。挥发分通常溶解在岩浆中,溶解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 岩浆的物理性质 1、岩浆的温度: (1) 喷出熔岩的温度: 通常:700℃~1250℃ 基性熔岩:1025℃~1225℃ 酸性熔岩:735℃~890℃ (2)岩浆温度的获得方法: a.直接测量法:测量正在喷发的熔岩流的温度b.火成岩的熔化法c.玻璃包裹体熔融均一法测温法d.矿物温度计计算法 2、岩浆的粘度: (1)粘度:是液体或半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单位:Pa.S(帕斯卡秒,相当于20 度时水的粘度的1000 倍)。 (2)影响粘度的因素 a.氧化物:SiO2, Al2O3, Cr2O3 的存在使粘度增加,尤其SiO2。因此,基性岩粘度小,以溢流为主;酸性岩粘度大,多以爆发形式为主。 b. 挥发份:其存在将显降低岩浆粘度。挥发份增加,粘度降低。 c. 温度:温度升高,粘度降低。 d.固体物质含量:其数量越多,岩浆粘度就越大。 e.压力:对于不含水的干岩浆,压力升高,粘度增加。对于富水岩浆,较为复杂: I. 压力增加,挥发份溶解度增加,粘度降低; II. 压力达到一定值,挥发份饱和,粘度随压力升高而增加. 3、 岩浆的密度 影响因素:(1)化学成分:基性岩浆密度大,酸性岩浆密度小; (2)压力增加,岩浆密度增大。 (3)熔体中含水时,岩浆密度降低。 岩浆作用(Magmatism) 当岩浆产生后,在通过地幔和/或地壳上升到地表或近地表的途中,直至最终固结成岩,发生各种复杂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就称为岩浆作用。 1)侵入地壳之中-侵入作用-侵入岩(intrusive rocks) 2)喷出地表-火山作用- 喷出岩(extrusive rocks) 侵入岩(深成岩) (intrusive rocks) (1)深成岩的特点: a. 矿物颗粒较粗 b. 有含水矿物 (2)侵入体:某一成分岩浆一次侵入活动形成的具有独立形态的单一地质体。 (3)杂岩体 :是多次侵入形成的单成分或复成分的岩体。 (4)侵入岩根据其形成深度,可将其划分为:a. 浅成岩(0~3 km) b. 深成岩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