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例病案引发的诸多思考讲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由一例荨麻疹病案引发的诸多思考 肖某,女,10岁 连续3天面部及上肢起红疹,西药予开瑞坦治疗,药后红疹能消退,但傍晚又发起来,诉瘙痒难受,寻求中医诊治。舌象如下: 余症未问及,未予脉诊。 治疗:处以桂枝麻黄各半汤3剂,后汗出、痒减、疹退未发。 思考: 1.问曰:观舌象,舌质红降起刺,似是血热、积热内盛,为何用辛温发汗剂而愈? 答曰:舌质红降起刺,有积热内郁不假,然此为患者长期积热的体质状态,与该小孩饮食不节有关。观如今诸多小孩,过食高粱厚味、糖果巧克力、冷饮等物,导致这种积热内蕴舌象。再细观此舌象,虽舌质红降,然舌面反光,舌面尚润有水分,此为津液未伤;舌周(舌边最外围)似被蚕食而无舌苔(气)分布,此为肌表郁闭、气不外达之象也,寒闭初起多见此舌象。 综观舌象,实为寒闭化热,由寒转热、寒闭未解,此可辛温发汗也。若医者察之不细,见舌质红降,疹发色红,而误作温病,以凉血清透之法,结果不得而知。若真为温病,当不可辛温发之,王孟英云:温证不可妄表,妄表不成死后,也必不易愈也。 观乎舌象,舌质色泽多为长期体质所成,不易变化,与当前发病无直接关系;舌苔色泽及舌面津液盛衰则与当下发病密切相关,随证而变,不可不察,不可不知。 伤寒乎?温病乎?寒温之间,如何把握?唯用心精微者也。 2.伤寒与温病的思考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者,春必温病”,内经时期即有“由寒转温”证;《伤寒论》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为风温。仲景时期有温病而误用辛温发汗,而转为风温。寒温之间有明显界限乎?由伤寒转为温病,何以知之?如何治之?里热已现,而表闭仍在,又该如何立法?仲景有大青龙汤、桂枝二越婢一汤。哪些人容易由伤寒转为温病? 仲景时代一定存在有温病的治法,只是这些方法比较简单或被后世遗失了而已。后世温病学的兴起,创立温病各种治法,这是对《伤寒论》的进一步补充与发展,而非反对仲景。观乎温病开创者,无一不对《伤寒论》有精到的研究,无一不对经方有熟练的把握,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即用到经方77首,还有许多方子是由经方化裁而成。 宋代经方大家许叔微言:读仲景书而不能博通诸医书,以发明其隐奥,专守一书,吾未见其能也。这是我们学习《伤寒论》应该秉持的正确态度。 3. 问曰:寒闭化热如何得之?何以治之? 答曰:《灵枢.水热穴论》有言,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岐伯曰:夫寒盛生热也;《伤寒论》52条:脉浮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此浮数脉即为寒闭化热)。王好古又云:寒气外凝,阳气内郁,腠理坚致,玄府闭封,则气不通,湿气内结,中外相搏,寒盛热生,故人伤於寒转为热也,汗之则愈,则外凝内郁之理可知,斯乃杂病数日者也。今风寒之客于人也,使人毫毛郁,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 4. 问曰:汗而发之,为何以桂枝麻黄各半汤主之? 答曰: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5. 问曰:以桂枝麻黄各半汤发其汗而痒减疹消,已彻底治愈乎? 答曰:经云:诸证当先解表。表寒郁闭不解,或治疗不当,恐变证蜂起,故先以桂枝麻黄各半汤发其汗而开表闭。然而辛温发汗需把握时机,表闭未及化热伤津,可暂予辛温发之;若已化热伤津,舌象见少津少苔或苔黄而燥,表闭仍在者,仍当解表,以辛凉佐以辛温,清透发散。 表寒郁闭虽解,然其素体积热仍在。佛语有云:因缘相合而为果。因者,外因也,诱因也,如此病之感寒表闭;缘者,内因也,根源也,如该患病小孩素为积热体质。积热之本不除,下次感寒仍会发作,抑或在其它诱因下变为它证。故针对素体积热的后续治疗不可少。舌质红绛起刺,似为胃肠积热已深伏血分,当入血分透邪,透之,散之,托之,提之,风药的灵活配伍是为治法。 中医治病,如行兵打仗,观敌之强弱,邪之所在,顺势而为,有轻重缓解、标本先后,当分步骤而治,切不可一蹴而就。临床上,寒热虚实夹杂证居多,分清标本缓解,治疗有先后之别,此点尤为重要。 6. 关于顺势、得机、合度 顺势者,包含两层意思:一者,因体质禀赋各异,人之正气有强有弱,生病后气机的整体势态有开阖之别。若正气充足(中下焦能量足),整体之势态为开,虽为寒闭,高热、咽痛、无汗,尽可汗而发之;若正气不足(中焦能量偏弱),整体势态或开或阖,虽同感外邪,而祛邪无力,常迁延难愈,此非单纯外感,源于营卫之气不足,中焦虚弱,需培补中州、兼开上焦,如桂枝汤、小柴胡汤之类;若正气衰弱(中焦弱、下焦虚),此时整体势态为阖,虽为外感表证,却最为难愈。总而言之,正气为本,邪气为标,正气之强弱,决定了整体势态的开与阖,治疗当顺势而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