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创优导学案】20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0-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巩固提升(含解析) 人民版.doc

【创优导学案】20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0-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巩固提升(含解析) 人民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优导学案】20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0-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巩固提升(含解析) 人民版

【创优导学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巩固提升(人民版):专题10-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 (对应学生用书P233 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诗句中,能够反映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是(  ) A.海将盐作雪,山用火耕田 B.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D.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解析 C “草市”是指农村集市,从而印证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 2.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 A.工官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解析 B 汉代,长安城中的“市”是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与居民所住的里或坊严格分开。“市”由官府管理,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交易时间有严格的规定。 3.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这反映出的北宋商业活动的特点是(  ) A.已出现了繁荣的“夜市”和“草市” B.已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 C.商业活动受到相国寺的控制 D.已出现了专业化的商品交易场所 解析 D 由材料中“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等信息可以看出,北宋时期的商业活动典型的特点是出现专业化的分门别类的商品交易场所。 4.《“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其核心观点是(  ) A.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B.中国陶瓷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 C.中国瓷器在宋朝开始外传 D.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 解析 D 从材料信息来看是中国瓷器的传入改变了东南亚人的饮食习俗,由原来的用树叶装食物到用瓷器装食物,这体现出瓷器传入促进了其生活水平的改善,有利于文明进步。 5.创建于明永乐十九年的“京都芜湖会馆”是当今历史学者们公认的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会馆,会馆作为“乡土之链”,不仅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然,亦与明清科举制度、人口流动相伴随。下列关于会馆说法正确的是(  )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 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 C 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故①错误;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反映商业发展情况,故②③正确。会馆不存在雇佣关系,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 6.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先生提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苏杭地区的工商业面向全国,呈现了清新、活泼、开朗的气息”。结合下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太湖地区的小麦产量始终居全国之首 B.该地区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白银集聚地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市镇网已形成 D.苏杭地区的生产方式在全国占主导地位 解析 C 图片中可以看出有大运河,依据所学知识,大运河开凿后,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一批城市兴起与繁荣起来,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市镇网已形成。 7.下列引文与西周土地制度无关的是(  )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C.“田制不立,吠亩转易” D.“方里而井,井九百亩” 解析 C 西周土地制度为分封制,C项“田制不立,吠亩转易”表明土地私有可以买卖,与分封制无关。 8.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原因是(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解析 B 要通过题中现象分析背后的实质,中国古代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土地私有。 9.《汉书》中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商人地位的提高 ③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 ④商人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A 分析材料,说明了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收到效果,实际上反而使本来打算防止的局势更加恶化,商人富裕而农民贫困,反映了汉初农民生活和商人生活之间的显著差别,①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i8086866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