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余光中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诵读诗的能力。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悟诗歌中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把握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余光中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二十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二十分钟就写出了《乡愁》” 思念故土,乡情日重;面对残阳,愁绪绵绵…… 余光中,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是台湾著名教授,诗人。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语系,1949年去香港,1950年赴台,直到1992年才重新踏上回乡的路。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指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离别 离别后 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数 永不老去 二、意象的故事性: 乡愁是一种情绪,要想把它传达给读者,最 好的办法是“赋形”——意象化 。 诗歌典型地选取四个意象 :邮票、船票、坟 墓,海峡,层递式 展现出人生不同阶段的乡愁, 很有概括性(纵与横)构思十分巧妙。 意象是“感觉的具体化”,它是构成诗歌意境 的基本材料。在《乡愁》中,四个主意象分别与 各自的辅(助)意象组合映染,不仅营造出不同 时空的境界氛围,令读者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 而且还创造出一种“超意境”的效果:在每一组意 象的背后,都牵连着一定的情节——使意象具备 了某程度的故事性。 例如,当诗人把 “小小的 邮票” 与 “这头”、“那头”、 “母亲” 等辅意象相 “链接”时, 读者的头脑中便形成了由静到 动的情节性想象空间:诗人当 年的离乡、寄宿、想家、写信 寄信以及母亲的盼信、收信、 读信、回信等等。 如此营造意象的手法—— 牵引读者积极参与 “另一半” 的创作——极大地拓展了《乡愁》 一诗的艺术表现力。 三、风格的典丽性: 《乡愁》是一首风格典丽的现代诗,艺术的辩证法在诗中闪亮着瑰丽的光芒。 每一个字、词和意象的选择及排列,都是诗人匠心独运的结晶: 小意象(层递式;连海峡也是“浅浅的”?)牵动着大乡愁; 简洁透明的文字蕴藉着诗代、人生的沧桑,渗透出厚重的历史感;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主题——母子情和婚恋别 得到了新的个性化诠释,而 “小小的海峡”造成的“国殇” 则鲜明地涂染着现代的色彩; 日常流行的通俗口语(序叠转叹)被巧妙地镶嵌在古诗般整齐划一的格式中——营造了诗歌的“建筑的美”…… 乡 愁 在这里—— 以小见大,以简胜繁,以浅喻深,充分地体现出艺术辩证法的魅力;古典与现代,继承与创造,完美地熔于一炉,形成了《乡愁》典丽的风格,使之成为人人喜爱的诗中精品。 对于现在的新诗,余光中有着自己的看法: “新诗写得任性,句子不是太长,就是随意分行,太写自我,与读者、整个民族没有共通之处……” “现代人正在把一些传统阅读品束之高阁,包括诗在内的古典文学、骈文面临着极大的危机。无论是台湾还是内地,都流行中文夹杂洋文的表达,”余光中将这种情况称作“洋炖”。 他说他一生写诗的滋养来自于《诗经》。但是到了今天,情况不同了: “当你的女友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文汇报》2004、6、23) 余光中说: “有人说都什么时代了,你还读苏东坡的诗?我说为什么不可以读?你知不知道你的日常用语里面缺不了苏东坡?”——他列举了“不识庐山真面目”、“雪泥鸿爪”、 “淡抹浓妆总相宜”等例子。 (5.23日参加成都诗会) 他还说: “《诗经》、《楚辞》的优美诗句都已经进入了我们日常的用语——这就是民族的遗产。没有这些成语,没有这些名句,我们的生活会暗淡许多。” 《沈阳晚报《成都晚报》 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数码摄像机-松下-AJ-D965MC说明书.pdf VIP
- 2024年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聚焦四个方面”对照检查材料范文2篇.docx VIP
- 人工智能对文化产业的推动.pptx VIP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docx
- 软件的项目可行性的研究的报告编写.ppt VIP
- 一种用于处理高硫高砷金矿的提金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VIP
-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ppt.pptx VIP
-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整合诊治指南(2022精简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一种澳洲坚果种质热敏感等级的精准诊断及其缓解新梢叶片热伤害的方法.pdf VIP
- 全球常见传染病防控概述.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