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yjdhfsouygh oui
第二节 细菌的遗传分析 ?
内容:
一、转化 ?
???? 二、接合
????
一、转化
转化(transformaton)是指某些细菌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并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参入自己的染色体组过程。只有当参入DNA片段产生新的表现型时,才能测知转化的发生。
? ●发现
??? 首先由Griffith(1928)首先在肺炎双球菌中发现,1949年Avery等在分子水平上加以研究,证实了转化因子为DNA。
??? 大部分转化作用是用肺炎双球菌、枯草杆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完成的。
? ●转化的过程
○供体DNA与受体细胞间的最初相互作用
? 有4个因素影响最初的相互作用
??????? a. 转化片段大小。 肺炎双球菌的成功转化,转化DNA片段至少有800bp,枯草杆菌至少16000bp。
??????? b. 形态。 双链DNA
??????? c. 浓度。 对某一个特定的基因来说,供体DNA分子数目与细胞成功的转化之间有一定的相关。一般在转化一定数目DNA之前,两者成正比。如从一个抗链霉素细菌菌株提取DNA转化链霉素敏感的细胞,直到每个细胞含有10个DNA分子之前,抗性转化体的数目一直与DNA分子存在的数目直接成比例。
??? 每个细菌摄取DNA分子数10,原因可能是细菌细胞壁有固定的DNA接受座位,一旦饱和,浓度就不再影响了。
??????? d. 生理状态。 处于感受态(competence)。感受态发生在生长周期中某一特定的时间范围,有人认为是处于刚停止DNA合成。
??? ○转化DNA的摄取和整合
包括结合穿入、联会和整合
a.? 结合与穿入(binding and penetration)。经历动态结合(可用DNA酶或冲淡去掉)、稳定结合和纵长被细菌摄取等过程。摄取时由外切酶或DNA移位酶(translocaes)降解其中一条链,并利用降解的能量,将另一条链拉进。
b.? 联会。单链DNA进入后与其相应的受体DNA片段联会。联会紧密程度依亲缘关系而异。
c. 整合。单链DNA与受体DNA对应位点的置换而稳定地参入(incorporate)到受体DNA中(如下图)
二、接合
●定义
接合(conjugation)是指遗传物质从供体(donor)—“雄性”转移到受体(receptor)—“雌性”的过程。
? ●发现
?? 1946 Lederberg和Tatum在大肠杆菌细胞之间发现通过接合可以交换遗传物质。
?? ○试验(实验过程)步骤(图10-5)
? a. 选材。选择双缺陷型菌株,分别是:
A菌株 met-bio- ,甲硫氨酸和生物素缺陷型
B菌株 thr-leu- ,苏氨酸和亮氨酸缺陷型
??? 选择双缺陷型目的避免回复突变的引起的误差。(回复突变率10-12)
b. 混合培养A和B菌株。在完全的培养基上培养数小时。
???? c. 培养物离心,涂布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结果发现长出了一些原养型(met+,bio+,thr+,leu+)的菌落。
?????? ○疑问
???????? 是由于转化还是由于细胞直接接触而发生的遗传物质交换和重组?
? ●U型管实验
?? 1950年Davis设计(如下图)
?? ○先在U管底部放入滤片,该滤片可阻止细菌通过,但不影响大分子(DNA)流过。
?? ○左管加入A菌株,右管加入B菌株。
?? ○左管用棉塞紧,右管加抽进气管。
?? ○右管抽进气轮流加压或抽气吸引使左右大分子完全混合。
?? ○待两臂细胞在完全培养基中停止生长后,将它们分别涂布在基本培养上,结果都没有出现原养型,说明直接接触是必要条件。
??? ●Hayes的试验
Hayes W (1952)实验
A菌株(链霉素处理)×B菌株
↓
原养型重组体的数目没有减少
???????????
↓
没有重组作用发生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1年第1季度西安报纸金融投资广告价值评估排行榜——开元研究.doc
- 2011年第1季度重庆报纸金融投资广告价值评估排行榜——开元研究.doc
- 2011年第1季度长沙报纸文化娱乐休闲广告价值评估排行榜——开元研究.doc
- 2011年第1季度长春报纸零售及服务性行业广告价值评估排行榜——开元研究.doc
- 2011年第1季度重庆报纸电子电脑广告价值评估——开元研究.doc
- 2011年第1季度青岛报纸金融投资广告价值评估排行榜——开元研究.doc
- 2011年高考物理真题考点点拨精析(新课标):考点3 牛顿运动定律.doc
- 20121004【建发.西城时代】销售百问 -.doc
- 2012全年A级轿车销量排名.doc
- 2012届毕业生电子注册图像拍摄时间安排..doc
- 铁路隧道底鼓风险动态评估与综合整治技术的深度剖析与实践应用.docx
- 吸收犯存在范围的多维审视与界定.docx
- 大学生陌生人信任度:现状剖析与影响因素的深度探究.docx
- 全球金融危机下上海经济学门类毕业生就业的冲击与调适:基于多维度的剖析与展望.docx
- 小型软件团队敏捷风险管理:策略、实践与优化路径.docx
- 锦红片在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预防中的临床价值探究.docx
- 法治视角下我国湿地保护的困境与突破.docx
- 从法律基石到多元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深度剖析与展望.docx
- 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的法治化进路.docx
- 基于ORACLE的校园一卡通消费系统设计方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