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实习生实习日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实习生实习日记

新闻实习生实习日记 今天是实习的第一天,终于进了新华社的大门,见了老师,算是正式报到了。其实昨天和海娜去过一次,等了很久老师一直不在,最后下班了没法办手续,只好今天再跑一趟。 新华社不愧是国家通讯社,保卫工作做得真到位,不仅大门口有武警严格把守,连办公楼前还有二道岗检查。这次比较顺利,一去就给我们分别安排了部门。我在国内部经济采访室,海娜在外事室。进大门时还遇到了一个北科大04的mm,她也是第一天来,同样被分到经济采访室,不过她是学金融的,因此算到财经新闻组。看起来我们室的老师们今天不大忙,大家聊了聊,他们都挺热情,让我心里少了些最初的忐忑。张组长说新华社马上要搬家了,实习生也很多,最近正忙乱着。问老师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他说不要犯政治问题就可以啦,比如说什么把机密文件带走之类的,呵呵。老师说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是熟悉一下社里的工作流程,整理和记录稿件之类的事情,貌似还要安排值班。估计这几天不会安排我们去采访,嗯,先跟着前辈们好好学习一下也很好,毕竟这里面大牛老师挺多。 后来我们就自己拿报纸乖乖地看,我翻了翻今天的新京报、中国证券报、新华每日电讯等,以前看经济新闻都是很快浏览过去,现在得认认真真的,多看多思考,特别是最近经济上的一些热点问题,要把前前后后的脉络搞清楚。听老师们交流时专业词汇还是蛮多的,我虽然学了经双,但以前实习都是跑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方面的报道写作经验还十分欠缺,心想接下来自己得多做些功课嗯。 今天上午六点二十起床坐车往社里赶,算是创了n久以来起床的最早记录。一到岗就先办好了各种手续,终于可以大摇大摆地出入了 庞大的“新闻工厂” 一整天下来没有什么特别的任务,但是基础工作必须要做好: 首先是熟悉新华社的工作流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试用社里的编辑系统和数据库。这编辑系统比我以前实习时见到的编辑系统都要高级的多,尽管稿件的来源和去向通路十分丰富和复杂,但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各地的稿件都进入这个库里,通过编辑的修改再被采用。一些业务上的交流和报道策划以及统计管理也要用到这个系统。至于那个数据库,收录了近六十年来的新闻报道和相关资料,用老师的话讲,“这比北大图书馆的数据库都要好”。今天的很多时间都花在编辑系统上了,一方面是摸索操作,另一方面是阅览记者编辑们的稿件,对照学过的新闻写作知识,从中吸收和领会一些方法技巧。深刻的感受就是,真正的通讯社的确是一个庞大的信息采集与发布中心,通俗地说就是“新闻工厂”。我注意到平均每分钟都会有数篇稿件发进稿件库,少则一二,多则超十。 严格的报道要求 我跟的老师主要是负责行业经济方面的,通过跟他的交流,我了解到关于新华社的稿件要求和所应持的写作态度。众所周知,新华社的稿件覆盖面非常广,因此一个小小的错误也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严重后果。所谓“耳目喉舌”,既要做好“耳目”,也要当好“喉舌”。所以老师强调说,一定要仔细再仔细,谨慎再谨慎,“宁可少说也不能说错”。出了错不仅和薪金直接挂钩@@,更重要的在于其产生的社会影响。至于行业经济这一片,各政府部门和组织的信息发布和报道任务并不是很多,更多地要靠自己跑,不仅要跟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做好沟通,也要深入企业与群众。老师说,消息写作是基础,除此之外也可以尝试写一下简单的述评文章,当然,对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规则与热点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 舆论监督是重要职责 新华社不只是党的喉舌,更是人民的喉舌。 作为新闻机构, 舆论监督始终是其不可推卸的职责,新华社也不是只说好话的,应该说是分寸把握得比较适度。不少报道都体现了针砭时弊,抑恶扬善的正气,体现了倡导社会和谐文明的宗旨。这一点就不冗叙了。 刚开始实习,虽然没有什么任务要完成,但细心思考还是有不少收获。从小事做起,继续努力。先睡去了,明早还得六点来钟起床…… 当飞机缓缓下降,滑行在首都机场平坦的跑道上,我已完成了这次“红色之旅”,重又回到北京熟悉的怀抱。这次出门并不是愉悦身心的游玩,而是我实习以来的第一次正式任务——出差。 这个差事应该说来得比较突然,老师太忙把任务派给了我,而征求领导的意见结果是不让我去,因为怕出安全问题。由于主办方已经安排好一切,所以最终允许我参加,只是老师们都几次三番地提醒我一定一定要注意安全。而我也深知这毕竟是次采访任务,所以显然不敢造次。 在中国来看,记者的地位整体来说还处于较高水平,特别对于中央媒体的记者,出差的安排基本上都很齐全。此行美其名曰“红色之旅”,由我和其他媒体的七名成员组成的记者团总共在江西呆了三天,期间走访了南昌、吉安、泰和、井冈山的中国移动公司和一些革命遗迹,参加了关于革命老区移动通讯的两场座谈会,和当地移动公司的管理人员以及农村的普通民众进行了交流。行程安排得很紧,不少时间都是在车上度过的,基本没有什么自己的时间。我们采访的主题是江西革命老区移动通讯的发展情况以及

文档评论(0)

feng19608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