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复习 历史历史重大改革回眸(下)
历史选修系列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下)
【课标考纲】
1.北魏孝文帝改革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2.王安石变法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3.欧洲的宗教改革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4.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学习提示】
1. 深刻地了解历次改革的历史背景及社会条件,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关系,加深对历史趋势的认识。
2.了解和探究这些重大改革的内容、进程及其结果
3.分析评价改革的成败,原因,了解改革的复杂性、多样性,深化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方法论、历史观、价值观等)
4.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通过分类与比较的方法来学习。课标要求的九个改革事例都很具有典型性,具体来看都不相同。然而仍然可以分类比较,如可按照时代性来分。归纳出每一个阶段改革有没有共性特征;可以按改革成败类型来分类;可按改革的模式分类。总之目的是加深对改革历史的了解,以便能从中发现历史趋势,分析改革的条件.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以及对改革的结果影响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
【知识梳理】
一、本单元的重点是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内容,难点是北魏鲜卑族的社会形态和统治形式、对孝文帝改革结果的评价。
这一单元主题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鲜卑族政权全面学习汉族文化的一次改革。透过这个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认识我国少数民族形成发展史、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以及对民族融合进步的评价和把握,它涉及到民族生存模式的巨大转型与民族社会进步。
具体知识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 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2. 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
3. 经济文化落后、社会矛盾尖锐阻碍北魏社会发展
4. 孝文帝自身的品质和对汉文化的了解,及冯太后的支持
5. 目的:缓和矛盾,促进发展,适应民族融合的趋势,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改革的结果和评价
1.鲜卑族完成了生存方式的转型,从游牧民族定居下来,成为农业民族;
2. 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3.北魏政权封建化的加速,封建制度的建立以及支撑封建制度的儒家文化的全面引进与发展.
4.民族之间的融合,中华文化的壮大和“胡风”的注入。
二、欧洲的宗教改革
1.本单元内容含量非常多,知识点丰富.宗教问题学生理解和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
2.从重点把握上,宗教神权统治的情况及宗教改革的背景。
3.难点是宗教改革的内容、影响和宗教改革的本质。
三、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重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内容;
难点:
农奴制的存在怎样阻碍俄国经济的发展;
农奴的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被暗杀?俄国推行了改革,为什么还得走向革命?理解改革与革命的关系。
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从改革的内在必然性来说,一是农奴制的残酷与农奴不断的反抗事件; 新思潮的涌动,这其中不乏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以及用革命办法废除农奴制甚至沙皇专制的威胁;农奴制对生产力的阻碍和对国家发展的阻碍。”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来解放我们,不如让我们自上而下解放农奴”----亚历山大二世
改的的外在压力是西方国家的发展和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刺激。使国内出现废除农奴制以革命的形式自下而下,还是依靠沙皇自上而下的讨论,由于克里米亚的刺激让沙皇产生主体意识。
废除农奴制的结果与俄国现代化的关系:
这可以从争鸣开始:其进步性大还是“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看材料尤其是数据统计材料。
在局限性中,应该注意到,改革不仅没有废除中世纪的村社组织,反而加强了村社的经济职能。 分析加强村社职能的结果:农民赎买份地,地主不是同农民而是同村社签订契约。村社限制农民离开农村,遏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地主可以通过工役制继续奴役农民,妨碍了地主用先进农具和雇佣劳动者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
【典例精析】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空间解析拙政园》课件.ppt VIP
- QCR9228-2015铁路通信、信号、电力、电力牵引供电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程.pdf
- [优秀QC成果]提高砂层地质条件下地连墙施工质量.pdf
- 员工培训方案及课程大纲[9篇].docx VIP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面解读新修订纪律处分条例重点内容学习解读专题ppt.pptx VIP
- EPC项目设计管理培训.pptx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面解读新修订纪律处分条例重点内容学习ppt.pptx VIP
- 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 -采用循证方式.docx
- 2025年兵棋章节答案.docx VIP
- 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规章制度范文(精选10篇).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