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分支杆菌物筛选模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姓名:张俊 学号:S1170850 新型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筛选模型 摘要: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有20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会有十分之一的人会发展成结核病。结核病已成为仅次于艾滋病的第二大传染性疾病。近年来结核病发病呈逐年攀登趋势,目前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出现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在患者体内的持留状态已经成为结核病预防和治疗过程中的重大障碍,因此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建立新的药物筛选模型成为开发新型抗结核药物的关键。此综述介绍了新型的抗结核药物筛选模型,并说明模型的建立方法。 关键词:结核病,抗结核药物,耐多药结核病,筛选模型 Abstract: Tuberculosis is a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Mycobacterium, as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port , 20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 infected with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 there will be one tenth of the people will develop TB. Second only to AIDS, tuberculosis has become the second largest infectious diseases. In recent years, the trend of TB incidence was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emergence of multidrug 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as become the major obstacles of the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earching the new drug targets, establishing a new drug screening model becomes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ti-TB drugs.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new anti-TB drug screening model and explains the model approach. Keywords: tuberculosis, anti-TB drugs, MDR-TB, screening model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主要侵犯肺脏,因此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结核病可以分为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控制,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以及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出现,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愈演愈烈。全球有20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会有十分之一的人会发展成结核病其中三分之一是处于潜伏感染状态[1?2]。 一、抗结核药物 抗结核药物的历史 上世纪40年代,链霉素(SM)和对氨基水杨酸钠(PAS)先后发现,而SM+PAS疗效优于单一用药,并可以预防结核分枝杆菌产生耐药性[3]。异烟肼(INH)发现后,INH+PAS联用的优势得到证实[4]。1952年“三联疗法”(SM+INH+PAS)产生,疗程为18到24个月,并可视情况将PAS替换为乙胺丁醇(EMB)或氨硫脲(TB)[5?6]。1965年利福平(RFP)用于临床,并证实INH和RFP能够缩短疗程至九个月;后来,吡嗪酰胺(PZA)与上述药物联用可缩短疗程至6个月[7]。但是至今近40年来却没有发现一个全新结构的TB药物。 抗结核药物的现状 目前,临床应用的TB药物分为一线和二线药物[8],前者有RFP、INH、EMB、PZA等;后者有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卷曲霉素、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新型抗结核药物研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40余年来没有一个新的高校抗结核药物问世; (2)艾滋病流行、结核病疫情回升、耐多药结核病例增多; (3)可根除结核病的新型疫苗目前处于研究阶段; (4)现有的抗结核药物不能解决结核持留性的问题,而持留菌是结核病复燃和复发的常见原因。 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目标[9] (1)缩短疗程至1到2月,或将DOTS中的药物数量和剂量明显减少; (

文档评论(0)

mei1809816w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