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虾养殖1.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草虾养殖1

草虾养殖 一、养殖场地之选择 1.邻近海边 潮水交换容易,注排水方便,无水患之处。 2.水 质 水源没有污染之虑,并有淡水供应足以调整盐度者。 3.土 壤 砂、泥质均可,但须注意其保水性。 4.交通方便 运送饲料、虾苗,或者收成时不致受交通因素影响而导致损失之地区。   二、养殖池 1.面 积 集约养殖以0.3~0.5甲地最容易管理。 2.池 深 以能维持水深1~1.5公尺为佳。 3.形 状 在集约养殖时,以方型水池较易管理。 4.池 底 向水门维持适当斜度,能排乾池水,防止渗水,若能从中央排出污水,效果更佳。   三、饲养管理 1.放养前准备工作: (a)清除池底污物:用20ppm漂白粉消毒後,撒以石灰(200~1000kg/甲地),进行硒坪,以茶粕(5~10ppm)杀除下杂鱼,以氰酸钾(1ppm)毒杀五须虾。 (b)注 水:先注水20~30公分,培养浮游生物,做出水色,以後随虾之成长,增高水深。 2.虾苗选择 选择活力强,大小均匀,体色正常之健康虾苗,并尽量放养同一批虾苗。 3.放养密度 每甲地以放养20~40万尾为宜,须视养殖环境条件而定。 4.盐 度 成虾养殖以0.8~1.5度较适当。 5.水 色 绿色最适宜,水色稳定容易控制,浓度不宜过浓。 6.透明度 应维持在25~30cm最适宜。 7.溶氧量 集约养殖之DO值应保持在3ppm以上最安全。 8.PH PH值维持在7.5~8.5之间时,池虾之成长情形最佳。 9.饲 料 本公司所生产之养虾完全配合饲料,满足虾类成长所须之各营养素,无须再使用下杂鱼,免除水质浓度遭受污染之烦恼。 10.投 饵 在集约养殖方式,一般都采用少量多餐来喂养,每天投饵约4~6次,并应避免残饵过多污染水质。   草虾养殖及管理方法(下) 肆、虾病的预防与处理 由於本省养殖业已走向高度密集的集约养殖,而虾的疾病也不断的发生,常常造成严重的损失,在大规模的养殖企业经营方式之下就不得不特别注意与小心处理,有关虾病的研究,尚在萌芽阶段,政府为解决虾病的发生,减少业者损失,促请学术单位与水试所成立虾病防治中心,目的在对虾病能做有效处理,而虾病的产生,大部分是由於残饵及排泄物的增多,使底质败坏水质不好控制,养殖环境不利草虾生长,抵抗力减弱,导致种种疾病的产生,因此,本着「预防重於治疗」及「培养虾体适当抵抗力」的原则,必须对虾病有正确的处理措施,在未确知真正的病因,切勿乱投药物,而对虾病最直接的预防工作在於维持良好的水质,定期消毒,控制pH值、盐度,改善底质,维持良好的栖息环境,杜绝病菌的繁生,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 在草虾养殖过程中,较常发现的病症与养殖现场处理方法介绍於下:(以供各位业者参考) (一)丝藻附着症: 虾体表面被丝藻附着,一般为不当的水质管理使丝藻大量繁生,无法正常发育摄食,阻碍虾的脱壳成长,发现虾得丝藻附着症,可改变水质,如盐分浓度、水温……作大改变,刺激草虾脱壳後即可,使用茶粕10台斤/1分地,或克藻净0.2~0.5 ppm,换水刺激脱壳,病虾几乎可以完全痊愈。 (二)外寄生原 症: 在成虾的鳃部、虾壳及肢脚都会附着白雾棉絮状之寄生 ,使被寄生之草虾呼吸呈现困难,虾体瘫痪,严重者会导致死亡,推究原因系钟形 感染所致,一般於虾池的管理不善、水质污浊、池底恶化、溶氧量低所引起,因幼虾脱壳快较不受影响,但成虾脱壳间隔长,危险性高。发生此病可使用福马林25 ppm药浴或用茶粕5~25 ppm处理。刺激脱壳,亦可降低池水盐度,刺激脱壳亦是拯救之道。 (三)黑鳃病: 其症状为虾之鳃部及足、腹部变黑,由於池底不良,或有机物质、重金属存在,虾体被一种丝状菌(Leucothrixmucor)所感染,而使虾体鳃部足肢腹节带有黑色斑点,而体力大减,进而大量死亡,尤其是在水温高时容易发生,发生此病时勤於换水,排除池底污泥可改善虾病减少损失,必须在养殖前做好整池、晒坪、消毒等工作,投喂饲料不过量,造成残饵污染池底,即可预防此病发生以1~2 ppm孔雀绿可以杀除病菌,每天连绩换水,持续一个星期左右,刺激脱壳,可以收到预防治疗效果。 (四)虾体变红症: 此病发生原因仍未明,只知虾体由正常的深草绿色转变为黄绿色,再变为红色,患部肌肉坏死而带臭味,另有人推测病因为投给不新鲜的生饵所致,但也不排除菌类感染及代谢异常等因素,唯有维持良好的水质环境以降低患病机会,避免池水过深,经常换水或抽出底质污泥,以Kanamycin 50 ppm 10分钟药浴或孔雀绿处理,再予以换水,则可控制病情发展,约有50%活存的机会。 (五)烂尾症: 此病系虾之尾部受伤後经菌类感染,此致虾体之尾扇部逐渐腐烂,严重者整个尾扇全部被腐蚀掉,患病之虾其体力会渐渐减弱至死亡,一般在水色过熟或水质不良之虾池,患病之机率较高,以

文档评论(0)

hf916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