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8古代诗歌鉴赏(一)新人教版.docVIP

【师说】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8古代诗歌鉴赏(一)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师说】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8古代诗歌鉴赏(一)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 八  古代诗歌鉴赏 一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吴文英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①。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②。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注】 ①红情、绿意:剪彩为红花绿叶,即春幡,可以戴在头上。花信: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②幽素:幽情素心。 1 “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分析其在全词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意和作用的鉴赏能力。可根据对诗句的整体感悟,抓住关键词分析,“残日东风”两句转写除夕守岁。在岁暮的最后一天,连残日、东风都想挽留住将尽的年华。这两句写岁月匆促,时不待人,切合“除夕立春”之题意。“放”字用得尤其贴切,显示出词人的炼字功夫。要理解“岁华”即“年华、时间”。然后分析:“残日”和“东风”为什么“不放岁华去”?它们是用什么办法“不放岁华去”的?再结合试题和注释思考此句同诗题有什么关系?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答案:夕阳不肯轻易落山,东风又带来了春的讯息。切合“除夜立春”的题意,表达除旧迎新之意。抒发了作者对即将逝去的一年的恋恋不舍,和对新年到来的感慨。 2 全词从哪三个方面反衬了诗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应从诗句中找出能反衬诗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的关键词,然后根据具体语境分析概括。思考时,可根据题目提示和全词内容,从三方面思考。全词写了初春的美景,写了他人的欢乐,写了昔日的温馨,从这些方面概括作答即可。 答案:①初春之美景,东风应期而来。②他人之欢乐,剪裁花叶,热闹守夜。③昔日之温馨,伊人擘柑。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和上官伟长芜城①晚眺 严羽 平芜古堞暮萧条,归思凭高黯未消。 京口②寒烟鸦外灭,历阳③秋色雁边遥。 清江木落长疑雨,暗浦风多欲上潮。 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迢迢。 【注】 ①芜城:扬州的别称。②京口:今江苏镇江。③历阳:今安徽和县。 1 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首联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图。诗人客居异乡,登楼远眺,古城周围一片萧条,深秋时节,草木凋零,暮色降临,古城孤立荒原,渲染出一片冷落萧瑟的气氛。②自然引出诗人的归思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2 《沧浪诗话》认为诗歌的高妙之处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请结合尾联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②尾联写诗人极目远眺,但见长路漫漫,不见故乡,把一片乡情融入“江南江北路迢迢”的画面中。这首诗描写登扬州城所见的迷茫旷远的秋色,从而抒发思乡之情。首联以萧条的景象定下了忧伤情调和思归的主旨。中间两联对仗写登临所见,颔联写远景,境界开阔,“鸦外”、“雁边”暗含羁旅之愁。颈联写近景,观察颇为敏锐,且能融情于景。这两联对仗都是上句强,下句弱,因为上句更富形象思维。尾联转为抒情,“惆怅”呼应“萧条”和“黯”;“路遥遥”以景结情,能够宕出远景,“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