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59132new.ppt
语 文 课 程 与 教 学 论 广西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 绪论 学习内容: 一、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建立与发展 二、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与基本特征 三、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学习方法 四、学习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训练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培养从事语文教学的兴趣和信念以及不断改革教学的意识。 一、语文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1、古代(夏朝至清末) ⑴内容:融各学科于一体 ⑵教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⑶我国第一部教育理论著作:《学记》 ⑷孔子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论语》 2、近现代(1898——1949) ⑴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语文 独立成科 ⑵主要论著: 1924年:黎锦熙《新著国语教学法》 1927年:王森然《中学语文教学概要》 1936年:阮 真《中学国文教学法》 1945年:朱自清、叶绍钧《国文教学论文集》 ⑶教育家:夏丐尊、叶圣陶、朱自清 3、当代(建国至今) 社会变革大,语文教学变化也大: 1949-1957苏联影响时期 ⑴红领巾教学法――教师以灌为主,语言和文学的因素太少,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此后,形成教学的一般模式,此模式影响深远: ①介绍教材,概述故事 ②分析教材 ③段落教学和归纳主题 ④分析特点和写作技巧 1958年:语文课上成政治劳动课、革命文艺课,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1959-1965年:反思探索时期,教改活跃,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1963年:颁布《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草案) 1966-1976年:十年灾难期。语文教学法的研究中断,高师停开语文教学法。 ⑵文革前的论著: 黎锦熙《新国文教学法》 吕漠野《初中语教学法讲论》 罗大同《初中文学教学讲话》 江苏出版《小学语文教学法》 张志公《传统语文教学初探》 文革后至今,语文教育卓有成效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1978年,吕叔湘掀起语文教育大讨论 1979年12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 1980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会成立 语文报刊杂志: ①《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 (北京) ②《语文学习》(上海) ③《语文教学通讯》(山西) ④《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 ⑤《语文教学与研究》)(湖北) ⑶文革后的语文教育论著: 12所高校合编《中学语文教学法》 朱绍禹《中学语文教育学概论》 张鸿苓《语文教学方法论》、《语文教育学》 于亚中《中学语文教育学》 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于满川《语文教学论》 李瑛、黄麟生《中学语文教学论》 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 苏立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语文学科名称的演变 教授法——教学法——教材教法——中国语言教学法和文学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育学(八十余年九易其名) 1985年,国务院学部委员会设立“学科教学论”硕士学位 1999年,将学科教学论归入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范畴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199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将学科教学论归入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范畴,成为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高师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学科教学论这一学科群中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语文教育现象的一门应用学科理论学科。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特征 1、学科内容的交融性 ⑴汉语言教育学科知识内部的融合(语言学、 文学、写作学等) ⑵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融合(教育学、心理学、 哲学) 2、学科功能的师范性:教你如何做语文老师(知识、技能、心理) (三)研究对象—语文教育(教学)的所有现象 1.教学目标:即为什么要教要学语文? 2.教学内容:即教与学什么样的语文? 3.教学方法:即怎样教怎样学? 4.教学主体:即由什么人教什么人? (四)语文教学论的理论体系 1.语文教学理论:学科历史沿革、学科性 质、课程目标、教材教法、学法指导等 2.语文教学实践:阅读教学、写作教学、 口语训练实践、思维训练实践、课外学 习实践、语文课程的测试与评价 3.语文教师素质:基本素质与专业发展 (五)学习方法: 1、文献研究学习法 2、比较分析学习法 3、教改实验学习法 思考题 1.什么是语文? 2.什么是课程?(课程的命名、定义和分类, 课程标准,课程设置) 3.什么是教学?什么是教育? 第二章 语文课程性质与语文课程新理念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课程性质,形成正确的教学思想 2.从课程性质入手,把握语文教学规律 二、教学内容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环球资产配置(保值增值).pptx VIP
- UI设计-从图标到界面完美解析第二章 Photoshop功能概述.ppt VIP
- 2024-2025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八年级上册教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电子证据质证的重点问题及其法律规范(谢宜峰) (2).doc VIP
- 云南楚雄辅警考试真题及答案.pdf VIP
- 给排水施工与验收国家规范GB50242-2002年.pdf VIP
- 中国最大油库一览.pdf VIP
- DB37T 5323-2025住宅设计标准.pdf VIP
- IDC 建立适应未来的Data+AI的组织.pptx VIP
- 万讯自控PS电动执行机构安装调试和维护手册.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