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第五单元复习题 第十八课 《跨越百年的美丽》 1、课文为什么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美丽的含义是什么? 答:“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美丽的含义:美丽不仅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也不光是她伟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对科学执着追求,为科学奉献终身,以及淡泊名利。 2、本课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 3、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做出贡献。) 4、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这个句子采用“从……变成……”的句式,这种“变”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了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5、居里夫人是波兰物理学家,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女性。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给予她高度的评价: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第19课《千年圆梦在今朝》 1、我国明代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2、本文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第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课文的观点,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课文列举了三个事例:一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二是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三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2、写作特色:引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首尾呼应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3、(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2)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是仔细观察、不断发问,“!”不断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真理。 这样写的好处: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锅问到底”形象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善于学习的人,能从学习中获得知识,获得快乐,获得成功。 (4)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见微知著”的意思: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或问题的实质。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第21课《我最好的老师》(记叙文) 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另外,本文采用了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1、回顾. 拓展五《日积月累》中近义词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标新立异—独出心裁、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舍本逐末”讲的是战国时期,齐王派使臣到赵国去拜访赵威后,赵威后不先问候齐王,反倒先问起庄稼的事。现在人们用“舍本逐末”: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卷20 ⒈(《难忘的启蒙》是一篇( )老师的文章。作者( )。文章重点回忆了①( )、②老师对( )、③( )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强烈的( )和( )的教学作风,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 )、( )和( )。课文是( )“我”对启蒙老师的①感激和怀念对启蒙老师的②回忆③启蒙老师对“我”的影响这样的顺序写的,其中回忆部分的三

文档评论(0)

zilai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