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一(上)期中历史(2011年)
铁桥中学初一(上)期中测试
历 史 试卷
9、“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许多历史事件告诉我们这个深刻的道理,比如“武王伐纣”吧,请问周武王的军队与商纣的军队进行决战的地方是( )
A、涿鹿 B、牧野 C、葵丘 D、城濮
10、齐国的强大,得益于谁的改革( )
A、商鞅 B、吴起 C、管仲 D、李悝
11、变法之后逐渐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的是( )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秦国
1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
A、长平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桂陵之战
13、“卧薪尝胆”这一成语典故与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有关(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勾践
14、“纸上谈兵”的成语源自( )
A、城濮之战 B、马陵之战 C、桂陵之战 D、长平之战
15、在战国七雄中,地处今北京附近的是( )
A、齐 B、赵 C、魏 D、燕
16、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的改进,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之所以显著进步,是因为这一时期广泛使用的农具是( )
A、石制的 B、铁制的 C、铜制的 D、木制的
17、“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这句战争名言,同学们都比较熟悉,你知道它出自谁的话吗? ( )
A、孔子 B、孙武 C、韩非子 C、孙膑
18、我国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居民的代表是A、河姆渡人B、半坡人C、北京人D、大汶口人
、如果你去古城西安旅游,就近你还能A、参观半坡遗址B、参观河姆渡遗址C、参观大汶口遗址D、参观北京人遗址
、下列原始居民能建造干栏式房屋的是A、半坡人B、河姆渡人C、北京人D、大汶口人
、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骨针。下列推断不科学的是A、已掌握磨光技术B、已掌握钻孔技术C、会缝制服D、会捕鱼
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在粮食培育、牲畜饲养的品种方面以及住房建筑结构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 B、自然条件的差别 C、地域和民族性格不同 D、生活时代不同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战C、建立县制D、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1)张仪是哪国人?(1分) (2)“张仪说楚”是“合纵”还是“连横”?苏秦主张的策略是“合纵”还是“连横”? (2分)
28、读下图回答
(1)图中人物是谁?(1分)
(2)与他有关的成语是什么?(1分)
四、材料分析题:(20分)
29、“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请回答: (10分)
(1)材料中的秦王指谁?(1分)
(2)“扫六合”指的是什么?发生在什么时间?(2分)
(3)“扫六合”后,秦王称呼发生了什么变化?都城定在什么地方?(2分)
(4)“秦王扫六合”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1分)
(5)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4分)
30、阅读下面材料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商鞅
以上材料是商鞅在主张变法时与反对变法的人舌战时所说的话。他推行的变法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请回答:
(1)谁支持他变法? (2分)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5分)
(3)商鞅变法有什么历史作用?(3分)
五、简答题:(20分)
31、禹荐益(推荐伯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人为不足任乎天下,传之于益。已而启与交党攻益,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于益,已而实令启自取之。
初一(上)期中历史 第 2 页 共 4 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