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论文 (设计)
题目 《蝇王》中的“性本恶”
姓名 曾桂创
学号 20130200756
所在学院 金融学院
年级专业 大二 金融学
指导老师 何光顺 职称 副教授
完成时间 2015 年 6 月 30 日
《蝇王》中的“性本恶”
曾桂创 金融学院 大二 金融学2班
摘 要:威廉?戈尔丁笔下的《蝇王》为读者展示着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如何从文明组织变到一片混乱的过程,从而突出人性本恶的主题。戈尔丁用《蝇王》告诉我们最危险的敌人是藏匿在每个人心中的邪恶,人们必须正视人性中的恶,不可忽视它。另外,自私心得适度,不然,它将驱使你做出更多险恶的事来。
关键词:《蝇王》;性本恶;野兽;自私
1954年,威廉?戈尔丁爵士以“蝇王”为主题写作出版了一部小说《蝇王》,他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目睹了人类的种种恶行,目睹了人性中的种种丑陋,也目睹野蛮的战争将文明糟蹋得面目全非,使他对“人之初,性本善”产生了怀疑,现实生活中的残酷使他感触特深,这可从《蝇王》这部作品中看出,尤其是他对人的“性本恶”的描写,更是入木三分。
《蝇王》这部小说讲的是,在一场未来的核战争中,一架飞机由于偶然的意外,被击落到荒无人烟的珊瑚岛上。驾驶人员们都死了,只留下一群小孩子,无依无靠,一切都得自己负责。起初,孩子们在头头的带领下,文明地生活着,后来,随着恐惧的加深,内心恶根的疯狂生长,使他们自相残杀,暴露人性是多么容易走向恶,即“性本恶”这个特点。
从小说描写手法看,这部小说中有很多互文性和象征的手法,这些更加突出“性本恶”这个主题。互文性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互文关系,它既包括两个具体或特殊文本之间的关系,又包括某一文本通过记忆、重复、修正,向其他文本产生的扩散性影响。比如,“蝇王”,暗含着基督教中魔王和圣徒的意象。在圣经中,“蝇王”指的是“别西卜”,源自希伯莱语,最早指的是犹太人憎恨的邪神——巴力神,是魔王撒旦的别称。在小说《蝇王》中,孩子们把母猪的头钉在木桩上,引来了一大群苍蝇,真的成为了“苍蝇之王”,这也暗示着孩子们所犯下的罪恶,与圣经中的“别西卜”遥相呼应,且在英语中“蝇王”又被视为粪便和污物之王,同样都有丑恶的内涵。西蒙是唯一能够看穿“蝇王”所代表的象征意义的人,也是唯一能够看透人性邪恶本质的人。而西蒙,在圣经中,指的是圣徒西蒙?保罗,乐于助人,跟《蝇王》中的西蒙一样,乐于助人,乐意帮助比他小的小孩摘水果。他们都充满了爱心。圣经中的西蒙被钉在十字架,而小说中的西蒙却是在告诉伙伴关于怪物真相时被当作怪物活活打死,最终杀死他的人正是他希望拯救的人。这更加突出孩子们已经被心里的恶魔占据了,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已经变得毫无人性,善恶不分,自私自利了,更加突出“性本恶”。
另外,《蝇王》与《鲁滨孙漂流记》,这两部作品虽然写的都是荒岛文学,却表达着不一样的人性。鲁滨孙因为轮船的毁坏而来到了荒岛,在这里,他得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靠着智慧构建属于自己的一切,他还救了星期五;而《蝇王》中,孩子们面对的困难没那么严峻,这个小岛有丰富的资源,有大量的淡水和很多可以采摘的成熟的水果,但这么优越的条件却造化出一群野蛮人,以杀戮为乐。再者,《蝇王》与《珊瑚岛》形成鲜明的对比,《珊瑚岛》中的孩子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条理地改造周围的环境,面对野蛮的土著人,没被同化,反而以文明战胜野蛮,战胜邪恶;但《蝇王》中的孩子们刚开始还蛮有秩序按照文明人的节奏生活,但没过多久,他们疑心重重,心中的恶慢慢控制着他们的一言一行,文明也在他们野蛮的脚下支离破碎,不堪一击。
从故事情节看,我们可以知道人心中的恶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占据孩子们的心。举个例子说,孩子们对于野兽的猜测以及恐惧,无端地增加彼此的猜疑,更加加大周围的恐怖气氛,他们的内心是多么容易动摇,多么容易走向歧途。其实,本来就没有所谓的野兽,实在是相由心生,再加上猜疑和自私自利,一遍一遍的否定又肯定,使孩子们慢慢迷失自己,不能理智判断是非。终于,双胞胎深夜守火堆时出现的杯弓蛇影,引得以头头拉尔夫为头的孩子们决心上山一看究竟,结果由于黑暗以及风的影响,把原本的驾驶员尸体当作怪兽,加深孩子们的误解。就这样,孩子们信以为真,以讹传讹,从这一行为,我们又可以看出,人性是如此动摇不定,如此的不堪一击,如此容易走向恶的一方,如此轻信别人。这看似兽性战胜了人性,孩子们害怕无中生有的野兽,到头来却被真正的野兽——自己心中的恶,心中潜伏的野兽所吞没,被自己潜伏的野兽搞得遍体鳞伤,变得毫无人性,无恶不作。野蛮的核战争把孩子们带到了荒无人烟的岛屿,间接地将他们的恶根激发出来,让他们丧失理智的思考,善良的人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