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司马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郗司马帖

《郗司马帖》释文   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2] 大意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3] 解读郗司马,王羲之妻郗璿幼弟郗昙(字重熙),《晋书》卷六七本传载:“简文帝为抚军,引为司马”,故有“郗司马”之称。郗昙之女道茂为王献之前妻,后献之与其离婚,娶新安公主。《逸民帖》是王羲之《十七帖》第二通尺牍。4行,39字,草书。文意显见隐逸之志,字势转顾多姿 释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注解①粗足:大致,粗略。南朝梁萧统《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虽未为精核,亦粗足讽览”。[5]②佳观:优美的景致。③逸民:古代称节行超逸、避世隐居的人。④等:一样,同样。[6] 大意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又同样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龙保帖》为王羲之《十七帖》丛帖第三通尺牍。草书,3行,20字。是王羲之与朋友互叙亲情的一封信札。 释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大意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4] 注解《龙保帖》中的“龙保”为王羲之的幼辈。“甚迟见卿舅可耳”的“迟”,《广韵》解为“待也”。为期待、盼望之意。与王羲之《瞻近帖》里的“喜迟不可言”同意。“至为简隔”意味疏远间隔太久。为《十七帖》第五通尺牍。草书,6行,64字。这是王羲之在冬天里写给朋友周抚的一封信。这个冬天寒冷,积雪未化,五十年来未曾遇见。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起与朋友二十多年的友情,不禁产生悠悠之情。王羲之在书写用笔上方处锋棱可截铁,圆处婉转若飘带。 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大意算算日子,和您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虽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或能再得到您的来信。方今岁月漫长,要从那里说起呢。[4] 解读《积雪凝寒帖》写于积雪凝寒的严冬,当时寒冷之状,羲之五十年里未曾见过。根据文意知此信写于王羲之五十七八岁许。收信人是一位阔别二十六年之久的老友,益州刺史周抚。二人虽时有书函往还,由于山河阻隔,书信联系并不便当,故信中说:“希望明年夏秋之际,能够再得到您的来信。”这样的联系,当然不解“阔怀”。“阔怀”即远怀之意。《丝布衣帖》为《十七帖》丛帖第四通尺牍。草书,2行,12字。为王羲之赠送丝布单衣衣料与友人的简函。 释文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大意兹送上丝布做的单衣一件,聊表一点心意。备注“丝布单衣财一端”中的“财”指财物,多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如:《礼记·坊记》:先财而后礼。注:币帛也。“端”是量词,为古代布帛的长度单位。   《丝布衣帖》文意略同《药草帖》。《药草帖》是王羲之征询周抚是否需要药草,若需就来信告知,当会寄去。《丝布衣帖》则是直接寄送上丝布单衣一件。可见朋友间除信件往来外,还互相寄送所需物品。《服食帖》为《十七帖》丛帖中的第六通尺牍。草书,3行,30字。有刻帖墨拓本和敦煌残纸墨迹临本两种。王羲之在信中对朋友谈起自己服药虽久但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时,发出惆怅之感。 释文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大意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差强人意的。您自己保重珍爱为要。写这封信时,有无限的惆怅。注解法帖之中“吾服食久”的“服食”是指服五石散,始于曹魏的何晏。“五石”,葛洪所述为“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也”。《世说新语·言语》载:“服五石散非惟治病,亦觉神明开朗。”因五石散性大热,服后要吃冷饭、洗冷水浴,在寒冷处休息,但如果饮酒,需要热的,因此俗称寒食散。此散在汉代是用以治病的,因服后禁忌太多,有并发症状,因此使用较谨慎。经何晏提倡,不懂药理的便作为健身药,纷纷服用。“大都比之年时”的“大都”为大概、大抵之意。[5]文中“可可”意即稍许、轻微。《右军书记》录王羲之杂帖有云:“大都夏冬自可可,春秋辄有患。”《淳化阁帖》卷十所收王献之《铁石帖》有云:“疾侯极是不佳,幸食眠意事,为复可可。”用例略同。《知足下帖》为《十七帖》丛帖第七通尺牍。褚遂良《右军书记》著录帖文。《淳化阁帖》 、《大观帖》 、《澄清堂帖》、《二王帖》收刻。释文知足

文档评论(0)

sb9185s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