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剂学
第一章 绪论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先秦时期
1、《五十二病方》 战国 记载52病,药物247种 意义: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最早中医理论著作,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第一部中成药典“君臣佐使”概念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特点:药味少、药量大。
■臣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 辅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涵义有三
①佐助药:用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②佐制药:消除或缓解君、臣药毒性或烈性的药物。
③反佐药:依病情需要选择与君药性味相反又能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涵义有二
引经药:能引导方中药物的药力直达病所。
调和药:能调和方中诸药的性能,协调诸药的相互作用或起到矫味作用。 味道
▍ 方剂的变化
■药味的增损 ·前提:君药不变 ·方法:加减方中药物
■药量的加减 ·前提:组成方剂的药物不变 ·方法:增加或减少方中药物的用量
■剂型的变化 ·前提:组成方剂的药物及其配伍用量比例不变。
第五章 方剂的使用方法
▍ 剂型:根据病情与药物的特点制成的一定形态
■常用剂型:汤剂/散剂/丸剂/膏剂/丹剂/酒剂/茶剂/露剂/锭剂/条剂/线剂/栓剂//冲片剂/胶囊剂/糖浆剂/口服剂/注射剂
▍ 汤剂制备
■用具:沙锅、瓦罐、陶瓷器皿,忌用铁器、铜器。
■溶媒:水最常用,还见黄酒、米醋,童子便
■浸泡:根茎叶花 …… 20-30min / 种 子 …… 1h
头煎加水高出药面3-5cm,第二、三煎可略少→保证煎得量100-200ml左右。
■火候:武火煮沸后,文火续煎
■特殊煎法:1、先煎 ①介类、金石 ②某些有毒药 eg:乌头、附子 4、烊化 主要为胶质类药材 2、后下 ①易挥发 芳香药材 ②遇热不稳定的 5、包煎 包括易成糊、易浑浊、含绒毛的、粉末状的 eg:细小种子 3、另煎 多为贵重细料 6、冲服 ①极难溶于水的 珍珠、琥珀 ②极易溶于水的 芒硝 ③贵重药材 ④某些芳香类药物 麝香
▍ 服药方法 服药是否得法,对疗效也有一定的影响 2-3次/日,一剂100-200ml
1、饭后服:对胃肠有刺激的方药 3、睡前服:安神药 睡前15-30min服
2、空腹服:补益、泻下、驱虫剂 4、平旦服:十枣汤,鸡鸣散 ←脚气:水停滞于脚,出现小腿肿胀溃烂等 。
第六章 解表剂P39
含 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疏达腠理,透邪外出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 2
适应症:1、表证 2、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初起兼有之表证
分 类: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
注意事项:1、方药多不宜久煎 多辛散轻扬之品组方,久煎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 2、汗出程度以遍身微汗为佳 汗出不彻病邪不解/太过则耗气伤津 ;
3、表邪未尽又见里证,一般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当表里双解;
4、外邪已入里、麻疹已透、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1、麻黄汤 麻黄 →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君 主治:风寒表实证
桂枝 →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臣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杏仁 → 降利肺气,止咳平喘 佐助 头身疼痛,舌苔薄白
甘草 → 缓和药性,调和诸药 佐使 病机:风寒束表(寒邪为主),营卫郁滞,肺失宣降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2、桂枝汤 桂枝 → 发汗解肌,温经散寒 散,发汗 相反相成 君 主治:风寒表虚证及营卫不和证
白芍 → 养血敛营, 收,敛汗 调和营卫 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紧
生姜 → 助桂枝解表散寒,和胃止呕 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相对1而言)
大枣 → 滋脾生津 病机:风寒袭表(风邪为主),营卫不和
甘草 → 益气和胃,调和诸药 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药后调理: ①啜热稀粥 ②温覆
3、小青龙汤 麻黄、桂枝 →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君 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 外寒内饮证
干姜、细辛 → 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驱邪 臣 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薄,脉浮 半夏 → 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痰饮咳喘,不得平卧 / 身体疼重,胸痞,干呕,头面四肢浮肿 … 白芍 → 养血益阴 病机:素有寒饮,复感风寒 致肺失宣降 咳喘←水寒射肺,肺失宣降
五味子 → 收敛肺气 止咳 治法:发汗解表,温肺化饮
甘草 → 调和诸药 功效:发汗解表,温肺蠲饮 或温肺化饮 .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