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文化113.ppt
中华茶文化 民俗文化 中华茶文化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从茶的发现利用到千姿百态各类名优茶的形成,从第一只饮茶陶碗到出自名家艺人的精美茶具,从生煮到各民族的饮茶习俗,从陆羽的《茶经》到历代文人墨客创作的茶诗词、歌舞、戏曲、故事、书画、雕刻等文学艺术品,从煎茶、点茶发展形成了茶礼、茶德、茶俗、茶道、茶艺乃至茶会、茶宴、茶禅、茶食等一系列道德风尚和民俗风情。所有这些,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茶文化的主要内容,使茶文化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的起源与发展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东汉华佗《食经》中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调琴啜茗图 [唐] 周昉 宫乐图 [唐] 作者不详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辽墓壁画茶道图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 “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赍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吴趋唐寅。”作品描绘苏州文人陈事茗优游林下、待客品茶的悠闲生活。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饮茶方法的四次演变 第一阶段:原始社会时期 --煎饮法(食物和药) 第二阶段:先秦至两汉—羹饮法(奶茶、酥油茶) 第三阶段:出现于三国,唐代开始流行,盛于宋--研碎冲饮法 第四阶段:始于唐代,盛于明清—泡饮法 我国的四大茶道 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 晋代常据著的《华阳国志》,周武王发联合当时居住川、陕、部一带的庸、蜀、羡、苗、微、卢、彭、消几个方国共同伐纣,凯旋而归。此后,巴蜀之地所产的茶叶便正式列为朝廷贡品。此事发生在公元前1135年,离今有3000年之久。 贵族们不仅讲“条”,也讲“真水”,为此,乾隆皇帝亲自参与“孰是天下第一泉”的争论,称水法一锤定音,钦定北京玉泉水为天下第一泉。 其变种即源于明清至今仍在流传的闽潮功夫茶。 我国的四大茶道 禅宗茶道:生发于茶之德,旨在参禅悟道; 佛教认为“茶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可抑制性欲。 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劳。日本茶道基本上归属禅宗茶道,源于中国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国的四大茶道 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韵”,旨在艺术欣赏; 中国文人嗜茶沓在魏晋之前不多,诗文中涉及茶事的汉 有司马相如,晋有张载、左思、郭噗、张华、杜育,南北朝有鲍令晖、刘孝绰、陶弘景等,人数寥寥,且懂品饮者只三、五人而已。但唐以后凡著名文人不嗜茶者几乎没有,不仅品饮,还咏之以诗。 原因 是魏晋之前文人多以酒为友,如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一个中山涛有八斗之量,刘伶更是拼命喝酒,“常乘一鹿车,携酒一壶,使人荷铺随之,云:死便掘地以理”。唐以后知识界颇不赞同魏晋的所谓名土风度,一改“狂放啸傲、栖隐山林、向道慕仙”的文人作风,人人有“入世”之想,希望一展所学、留名干秋。文人作风变得冷静、务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