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开启素质“成人礼”:国民优雅起来.docVIP

世博开启素质“成人礼”:国民优雅起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博开启素质“成人礼”:国民优雅起来

世博开启素质成人礼:国民优雅起来 2010-09-03 00:58:39 来源: 南方周末(广州)  中国人已经能够以一个整体漂亮地组织一次盛会,但可能还须学习如何以不同的个体优雅地参与一次盛会。世博不仅仅为了展示盛世图景,更应该是一次与世界文明和公共规则接轨的契机。 上海世博园各场馆前人潮涌动,排队客流让人叹为观止。图为德国馆前游客队伍。 当整个世界携手前来向中国展示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却与少数国人的不文明行为不期而遇:喧哗,插队,乱写乱画、不听引导……这种尴尬一时被国内外媒体聚焦乃至放大。 中国人已经能够以一个整体漂亮地组织一次盛会,但可能还须学习如何以不同的个体优雅地参与一次盛会。 世博不仅仅为了展示盛世图景,更应该是一次与世界文明和公共规则接轨的契机。 “文明礼仪”、“国民素质”,在上海世博会开幕100天之际,上述词语被世博官方主动提及探讨。“世博会不是嘉年华,不能high完就完了”,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近日对媒体发表观点称:“我们探讨文明礼仪的问题,其实是探讨发展方式的问题、与世界如何相处的问题。”“对于主办国来说,举办世博会的真正目的,在于启迪整整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帮助国人开阔眼界和思路,提高国民素质。”世博会执委会执行主任万季飞撰文说。 游客也是“展品”:学习优雅地参与盛会 中国人已经能够以一个整体漂亮的组织一次盛会,但可能还须学习如何以不同的个体优雅地参与一次盛会 9月1日,西藏大型藏戏歌舞《雪域欢歌》在世博园区庆典广场上演,向游客展现西藏传统文化的魅力。 (新华社/图) 从世博园开园之初,上海本地媒体对游客的不文明现象就屡有批评。《解放日报》报道“游客在世博园出口抢出租车,装病装残疾骗同情”;《新民晚报》也以“网民总结游客不文明行为”为题报道了世博园内部分游客有违文明礼仪的行为。世博开幕以来,针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批评与建议多次见诸报端,并在网络上引发激烈争议和讨论。来自官方与民间的声音都在反复表达一个观点:国人在世博园内,应该也可以表现得更加得体与优雅一些。 开园的最初几天,个别参观者就展现出了狡黠的“智慧”。5月31日的《新民晚报》报道:关于“骗租轮椅相当于拿到VIP票”的话题在某论坛一推出,许多网民就跟帖列举自己的见闻来指责这种不文明行为。在成功进入场馆之后,在网络上被称为“盖章族”的行动才正式开始。参观者对盖章执著而痴迷,他们掏出数十甚至上百本世博护照要求盖章。世博护照这个起源于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的玩意儿,从来没像在中国这么火爆过。在只有6个房间的乌拉圭馆,为应对盖章的人流,其中一半房间被改成了盖章专用房。在孟加拉馆盖章,馆员疲惫地重复一句话:“排队,排队,排队……” 谈及世博开幕初期的游客不文明现象,世博局中国总代表助理徐波说,“用俞正声书记的话说就是一片狼狈”。他认为,世博日程表过半之际,也正是探讨世博精神遗产之时,而“第一个遗产,就是文明的提高”。 在经历了最初的好奇之后,很多外国场馆工作人员正在认识一个更加真实和复杂的中国。 几个月前,阿娜斯塔西亚(Anastasia Yevets)对上海世博会充满了期待,而随后,她的心情却似乎被上海连绵的梅雨打了折扣。 这个来自白俄罗斯的漂亮姑娘和她的世博会同事们在突如其来的窘境面前越来越左支右绌——总有一些游客在场馆里大声喧哗,拿起相机对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开闪光灯。 “他们刚到上海的时候,看到这个夜晚如水晶般的美丽城市,看到那些宏伟奇特的展馆,都是‘Wow’的惊叹,但在世博园里意想不到的遭遇之后,很多人的看法会复杂很多。”和那些面对人山人海的中国不知所措的朋友们不同,阿娜斯塔西亚算是半个“中国通”,她有一个中文名字叫做“梅芳”。然而在学习汉语三年以后,她突然发现不知该如何向自己的朋友解释这样一个复杂的中国。 她的朋友们无法理解这样的情景:源源不断地从各个城市和乡村到达的中国游客们从大巴上鱼贯而下,急急忙忙地奔赴每一个场馆,他们的眼神里带着羞涩和惊奇,他们掏出手机向家里的亲友大声宣称自己又到了另一个国家,像小孩一般兴奋,有时候又显得脾气火爆。 外国馆员们很少有人像梅芳一样游历过中国欠发达的乡村和小城镇,更不用提理解眼前这些操着各种不同口音的人做出种种“失礼”举动的原因。“我经常告诉朋友们,不是所有中国人都是这样。” “他们看起来很像是一些需要做行为矫正的问题儿童。”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朱大可说。他认为中国游客在公共空间的行为方式出现了偏差,“必须承认这是教养缺失的结果”。 在世博园里最初的混乱之后,民众与媒体的反省正当其时。所有的人都逐渐意识到这样一点:当来自世界各国的最新文明成果于世博园内进行展示,国人在这大约3平方公里区域之内的言行表现也同时成为了展示的一部分。就像一位网友所说:“你在自家阳台上发疯也没人注意

文档评论(0)

bh100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