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作 业 11-8 * 泊松为了推翻光的波动说就用很严谨的数学方法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假如光是一种波,那么光在照到一个尺寸适当的圆盘时,其后面的阴影中心会出现一个亮斑”。这在当时看来是一个很可笑的结论:影子的中心应该是最暗的,如果光是波动的反而成了最亮的地方了。泊松自认为这个结论完全可以推翻光的波动说,然而物理学家菲涅尔的试验却使泊松大跌眼镜——事实的确如此,在阴影的中心就是有一个亮斑。??????泊松本来想推翻光的波动说,结果反而又一次证明了光的波动性。由于圆盘衍射中的那个亮斑是由泊松最早证明计算出来的,所以叫做“泊松亮斑” * 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辐射的量子论。他认为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包括光,只能以各自确定分量的能量从振子射出,这种能量微粒称为量子。 1905年,爱因斯坦解释了光电效应。 * * 发光鱼,发光鱼的原理是什么呢?我们说它身体里有一种腺细胞的分泌液,含有一种磷脂,这个磷脂就叫荧光素,那么荧光素在催化剂荧光酶的作用下,会和血液中的氧化合,那么发出一种荧光,也叫冷光。 ?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萤火虫有专门的发光细胞,在发光细胞中有两类化学物质,一类被称作荧光素 ,另一类被称为荧光素酶。荧光素能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 ,并与氧气发生反应,反应中产生激发态的氧化荧光素,当氧化荧光素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释放出光子。? * * * * 11.1.3 光源 11.1.2 光的电磁波性质 11.1.1 光学发展简史 11.1 光的本性、光源 11.1.4 光的相干性 11.1.5 光程 光程差 * * 萌芽时期: 远古至十六世纪初 几何光学时期:十六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初 波动光学时期:十九世纪初至十九世纪末 量子光学时期: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 现代光学时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 光学 18 17 20 19 21 16 世纪轴 远古 萌芽 几何光学 现代光学 过渡时期: 直线传播占主导,波动理论逐惭形成 量子光学 波动光学 11.1.1 光学发展简史 * * A、墨翟: 在他和其弟子所著的 《墨经》中,对光现象有八条定性记载,阐述了影、像、镜、成像规律等,如: 对简单光现象进行了记载并做了不系统的研究,制造了简单的光学仪器 (如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⑴正确反映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⑵错误:人眼能发出光线 B、欧几里德: 在其著作 《反射光学》一书中提出 触须学说: 代表人物和成就: Ⅰ、萌芽时期 墨翟 (公元前468~376年) 欧几里德 (古希腊,公元前330~275年) 二临鉴而立,景到,多而若少,说在寡区。 景,日之光反烛人,则景在日与人之间。 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 译文:影子颠倒,在光线相交下,焦点与影子造成,是所谓焦点的原理。 * * Ⅱ 、几何光学时期 几何光学时期是光学发展的转折点,系统研究了光现象和光学仪器,建立了直线传播定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提出了费马原理、光程、光强、颜色等概念,并观察了棱镜光谱等较复杂的光现象,建立、巩固和发展了牛顿微粒学说。同时,波动理论开始盟芽。 代表人物和成就: A、费马(法,1601~1665):提出了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费马原理,由它可导出直线传播定 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和面镜、透镜成象规律。 B、牛顿(英,1643~1727):建立了光是微粒流的微粒学说,进行了白光通过棱镜的实 验,提出了光谱、光强、颜色等概念,观察并研究了牛顿环。 C、李普塞:1608,发明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望远镜。 D、冯特纳:发明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 粒子:Paticle 波:wave * * Ⅲ 、波动光学时期 建立了光的波动理论, 园满解释了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提出并证实了光的本质就是电磁波 C、菲涅耳( 法,1788~1827 ):利用杨氏干涉原理补充惠更斯原理而提出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园满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和衍射现象。建立了菲涅耳公式。 在牛顿物理学中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为此,他被人们称为“物理光学的缔造者”。 D、马吕斯( 法,1775~1812 ):发现了光的偏振现象,建立了马吕斯定律,研究 了偏振光的干涉。 代表人物和成就: B、托马斯·杨(英, 1773~1829 ):最先利用干涉原理解释了白光下的薄膜颜色,设计并完 成了著名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并第一次成功地测定了光的波长。提出了 光是横波的假设。 A、惠更斯(荷兰,1629~1695):光的波动理论的创始人,提出了“光是‘以太’中传播的波 动”理论和 次波假设(惠更斯原理)。并园满解释了反射、折射定律和双折射现象。 E、麦克斯韦( 英,1831~1879 ),赫兹 (德,1857~1894) * * 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