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学校东校区【高职“学霸”诞生记】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东校区
高职“学霸”诞生记
那一路,他突然觉得走路“倍儿有劲儿”,“我不知道,原来自己也可以这么爱学习”
想来精英班,学生自愿报名就行,学院没有设置任何限制条件,只有一条:你得有颗想要“逆袭”的心
沙江宁从没想过,贪玩的自己会在某一天,像曾经“遥不可及”的“学霸”一样,面对“诱惑”轻轻松松地说出:“不,我要学习。”
这个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下称“常信院”)大二学生,今年大年初一是在电脑前度过的。不会朋友、也拒绝逛街,他一边飞快地敲击键盘,一边听着母亲的嗔怪,“你休息一天也不行吗?”
手上的动作没停,嘴巴已经提前作出了回答:“人都是有忘性的。两天不摸键盘,键位就会不熟悉,手就会生。”在这个学习网络工程的90后男生看来,“敲程序”这件事应该是每天的“功课”,“一点儿也马虎不得”。
说得出就做得到。从去年坚持到今年,昔日“差生”沙江宁不知不觉啃下了一本本十几厘米厚的专业书,也顺顺利利地拿下了业内顶级的H3CTE(H3C网络排错专家)证书。
可别小看了这张证书,它是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缩写H3C)认证体系的专家级认证,全球至今只有3000余人获得。就是这么一张含金量颇高的证书,沙江宁和同班同学在一个月前联手拿下8张。再加上前几届的学生,这批常信院的高职学生整整“抢”下了21张H3CTE证书,走出校门前就纷纷成了网络高级工程师。
他们有个共同的特征——大都来自常信院近年来新创设的特殊班级“精英班”。
在这里,讲的就是“你追我赶”
8名参考学生全部通过考试的喜讯传回常信院,网络精英班班主任鞠光明一点儿也没觉得意外。事实上,在这个“神奇的班级”,最常见的故事正是一个个昔日的“差生”逆袭成为“精英”。
蔡伟进入精英班快1年了。这个90后小伙子毫不避讳地调侃起过去的自己,“那就是整天混日子,上课玩手机,下课回宿舍打游戏”。阴差阳错地进入精英班后,“考证的压力、工作的压力扑面而来”,这个昔日的“小胖墩”感觉总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着自己往前走。
没辙了,捡起书本、敲起实验,蔡伟“不想落后于身边的同学”,1年的“苦读”快过去了,他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很多”。当然,这个过程下来,他也瘦了。大一时的同学见到他甚至惊讶地问他:“你怎么减肥的啊?效果这么好。”
这种“蜕变”的感受,刘笑宇也有。高考失利令他一度“备受挫折”,大一过得也是“浑浑噩噩”,大二进入精英班后,“差距”和“压力”是他最直观的感受。第一次上课,老师一来就摆出拓扑图和全英文的文档,接着发了话,“你们今天把这个实验做出来,我随机抽查”。
结果可想而知。全班围在一起“面面相觑”,这些大一“都不怎么爱学”的学生压根儿做不出实验,可顶着“精英”的头衔,又没有谁想在第一天就打退堂鼓。
刘笑宇找到了上一届精英班的学长,他“厚着脸皮”,天天往学长的寝室钻。接着的十一长假,他没回家,每天都在实验室“敲实验”。时间过得很快,晚上常常是寝室落锁前10分钟他才一路小跑回去。
有一天,他时间没掐准,走晚了。教学楼的大门已经上了锁,他只得绕了一圈从后门出去,那一路,他突然觉得走路“倍儿有劲儿”,“我不知道,原来自己也可以这么爱学习”。
“一开始大家都是不懂的,可是坚持着每天去弄,慢慢地就懂了,兴趣也一点点出来了。”刘笑宇打了个比方,就像一群人掉进了水里,“能做的只有拼命游,拼命游”。说起当时班里的氛围,他兴奋得比画起来,“既然选择了就没有退路,大家都在前进,你要是不做,就会落后,没人想被落下”。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个“你追我赶”的氛围究竟是怎么塑造出来的?
没什么能阻挡渴望“逆袭”的心
对刘笑宇来说,同班同学沙江宁大年初一都在“敲实验”的行为一点儿也不难理解。为了备战4月的考试,几乎所有人都保持着同一种状态,“争分夺秒,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分钟用”。
备战始于去年年底,“网络精英班”8名同学奔赴参加考试前的专业培训。这场由学校合作单位——南京建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培训可没把这批90后学生当孩子,从第一天培训开始,“真刀真枪”就上阵了。
一本七八厘米厚的专业书一个礼拜就要讲完。这意味着,一天讲上100页内容是“随随便便”的事情,若是赶进度,一百二三十页内容大半天“过”完也是常有的事儿。
这可苦了这些中学时代的“学渣”。跟不上进度咋办?同学安志炜思来想去,找到了“好办法”:他把课上老师讲的重点内容用手机录音,晚上回到出租屋,再反复听,碰到知识点内容,就和同学互相讨论。若是都不会,就赶紧画个圈,折上角,第二天赶着空去问老师。
只是这样一来,吃饭和休息的时间都打了折扣。为了“抢”时间,小区门口餐馆的蛋炒饭,他们连吃了一个礼拜。熬夜也成了家常便饭,往往要到时钟转向新的一天,这些小伙子才会从书本中抽身。
十六开的笔记本,每晚安志炜都能写满整整三四页的内容。到了睡觉的点儿,他“一沾枕头就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