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中国的习俗变迁(服饰篇).doc
近代中国的习俗变迁(服饰篇)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礼制”的国家,人们的服饰反映“礼制”,在古代社会,服制上体现着严格的等级制度观念。据说,光绪皇帝因宠爱珍妃,特意用东珠为她制成一件华贵的珍珠披肩,不想此事被隆裕皇后知道了,向慈禧太后告密,险些引来一场大祸。这则小故事就涉及到清宫森严的等级制度。东珠不但精美昂贵,而且在使用中等级的界限分明。皇后、皇贵妃、妃嫔的服饰各有等级,珍珠披肩在清宫可算是奇装异服了。
传统女性服饰禁忌非常多,命妇根据丈夫或者儿子的官位品级,也穿着与男装类似的补服。嫡妻着裙,婢女着裤,界限异常分明;喜事用红,丧礼穿白,也是约定成俗的观念。这些禁忌在近代服装潮流的影响下,都逐渐被打破了。裙子在传统等级观念上有着重要的意义,穿裙子还是穿裤子,还有穿什么颜色的裙子,是区别主奴、嫡庶的关键。所谓“诗书人家,妇女一起床,便穿上裙子,直到晚上睡觉才脱掉……小姑娘,13岁就得穿裙子。妓女是不穿裙子的,这是良家妇女与娼家的区别。”清代,满汉之间文化习俗的相互影响,满汉合流,等级观念趋于淡化。清末一些时髦女性穿起了裙、衫同色的衣服,裙子的等级化观念在淡化,时装化特点在加强。清末,原本只有妓女和婢女穿裤子,但后来妓女推出以裤代裙的新行头,良家女子也开始仿效,裙、裤的禁忌也开始被打破。
中国古代对衣着角色有严格的规定,以黄、紫、红色为贵色,以绿、碧、青色为贱色,黑、白为凶色,而艳妆者被视为轻浮下贱之人。清末传教士立德夫人在杭州见到女子们“身着鲜红色的锦缎,黑发上戴着的绿玉首饰”,“各种颜色交相辉映,她们都沉醉于自己漂亮的服装,没有意识到首饰都把头发给坠下来,也不知道红绿搭配有多怪”。在西方人眼中,对这种传统的颜色的混搭配感动诧异。
在近代沿海沿江的一些商埠,由于洋装的影响,不少女子开始抛弃传统的色彩观念,追求服饰上的和谐、美观、脱俗。20世纪初,女子的服饰发展趋向简洁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中式女装,突出衣服的整体造型,浓丽的色彩、繁复的花纹、过分的装饰,领口、袖口、下摆都要镶边。在20世纪初的上海,这种过分强调细节的服装已经显得落伍了。民国初年,那种繁复的花样、过多的装饰开始减少。“旧时服式,素取宽博、近年效法西洋,尽改短窄”,少妇的装束在强调端庄的同时更加简洁。女装的简洁化也反映当时的世界服装潮流。如20世纪40年代上海最畅销的时常杂志《良友》上在介绍多款巴黎、纽约春夏时装展览会中的时装样式后倡导“服装问题,在实用方面求其合卫生,在观瞻方面则有审美关系。现代生活中,事事去繁就简,尤其是日常衣服,更取其轻便。”
清末,随着欧式女装突出女性曲线的审美观念流传,延续了二百多年的传统女装式样也开始发生变化。清稗类钞》载“同、光间,男女衣服务尚阔袖,袖广至一尺有余,及经光绪甲午、庚子之役,外患迭乘,朝政变更,衣饰起居,因而皆改革旧制,短袍窄袖,好为武装,新奇自喜,自是而日益加甚矣。”从19世纪末开始,兴办女学的运动随着时势的发展,逐渐形成一股潮流。女学生接受近代学校教育,稍通西礼、西语、生活情趣、审美眼光已经与传统的女性有很大的不同,她们的服饰带有鲜明的特色。清末小说家在《文明小史》中描写上海虹口女学堂学生的打扮:“一个个都是大脚皮鞋,上面前刘海,下面散腿裤,脸上都架着一副墨晶眼镜,二十多人,都是一色打扮,载整齐没有。”这种整齐划一的打扮,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校服。朴素淡雅的女学生装,就像一阵清新的文明之风,给近代的女子服饰带来新变化,在一定时期内影响人们的审美取向。上海务本女子学校规定“鞋帽衣裤,宜朴净雅淡,棉夹衣服用元色,单服用白色或淡蓝,脂粉及贵重首饰,一律不准携带。”这样一种着装规定,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教育学生树立贵清洁不贵装饰,尚从容和蔼不尚浮躁,谨慎端庄不苟言笑的自尊自重的意识。
朴素大方的学生装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引人关注,但近代改良旗袍的出现更能体现东方女性的魅力。旗袍原本是满洲妇女的专利,民国改元,五族共和,旗袍区分满汉的意义已经不存在,许多北方的女性开始穿起了旗袍。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旗袍的领、袖、边、长、钗开始持续花样翻新。时人认为,旗袍最符合新女性所追求的简单、坚固、雅致、宽窄适度、长短合宜这几条基本原则。20世纪30年代,旗袍开始被部分中学、大学采用为校服,于是衣长短了一寸,袖子则完全采用西式,以便着装时跑跳自如。“改良旗袍”实际上是东西方审美观念结合的产物,它打破了传统的上衫下裙的规制,领、袖、边、宽、长、钗以及面料的丰富变化可以适合大多数女性,合体的裁剪方式更能衬托她们窈窕的身材,突现女性的魅力,直到今天,旗袍仍然是世界上公认的东方女子的典型服装。
传统的中式男装可以概括为“袍套”打扮,长袍马褂,都有固定的尺寸。一般的马褂仅及脐,有对襟和右衽大褂几种,马甲就是背心、坎肩,是紧身式的无袖短上衣。光绪、宣统年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