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动态性语境.doc
浅论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动态性语境
语境是主持人语言表达能力诸多因素所构成的客观存在,在广播节目主持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主持人运用语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具体来说,语境有相对稳定性的一面。同时,语境又是对语用活动有重要影响,它与具体的语用行为、语用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又具有动态性的一面。这里,本人重点就广播节目主持人动态性语境加以论述。
语境的动态性特点是指有些语境要素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产生变化。因为语境与交际发生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所谈论的话题等直接相关,同时也与交际者的角色、情感、态度有关,而这些因素在实际语用的过程中会随着交际的进展而发生变化。这种随语境因素的变化而形成的语境即为“动态语境”。对于广播节目而言,其主持人“动态语境”包括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语境是变化的,体现时间、空间和场景动态性特征。一方面,时间是流动的,空间是变换的,场景也是可以更换的,这些客观存在的动态语境因素,使每一个具体的语用交际过程都带有自身的独特个性。另一方面,在具体的语用交际活动中,人们凭借的语境因素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语用主体往往会因为交际的需要而选择、变换不同的语境因素来为之服务。
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州夜航”2006年7月31日播出的节目为例,该节目的主题是“天路上那一抹橄榄绿”,讲述的是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新藏公路上“养护保通”的武警交通八支队官兵们鲜为人知的故事。在讲述高原的恶劣环境时,主持人有两段采访录音:
采访片段一
采访对象:随队作体验式采访的武警记者达英;
主持人:初上高原是一个什么感觉?
(达英讲述在三十里兵站过夜时强烈的高原反应。)
主持人:八支队的官兵其实更多的也是从内地过去的,他们能适应吗?
达英:人在上面不能适应,只能坚持。官兵们都喘着气说话,习惯了就不觉得特别
采访片段二
采访对象:武警交通八支队宣传股长辛志伟
主持人:你现在的身体状况如何?
辛志伟:现在恢复得还好。
主持人:达英告诉我们,每次提起天路,你都会掉泪,尽管身体不允许,但你还是非常想上天路,为什么?
辛志伟:因为高原反应让天路成了我心中永远的天路,不能跟战士们在一起觉得遗憾
从以上两段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尽管都是谈新藏公路的恶劣环境,但是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主持人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这一主题。在第一段采访中,双方围绕记者达英在天路上的切身感受展开话题,通过他的所见所感,以“我就在”的方式给人直观的印象。在第二段采访中,则从间接的角度,通过辛志伟因高原反应而被迫放弃天路之行来表现新藏公路自然条件的险恶,同时从他的遗憾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官兵们与路同在的崇高情怀。同一个主题,在不同的语境下展开,给听众以具体而强烈的印象。
第二,语境是共生的,体现“在场性”的动态美。在广播节目播出中,听众能否通过有声语言“在场性”获得审美快感,首先取决于在动态性语境下,由表达主体的对象感延伸出的强烈交流感。因此,表达主体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经验要首先充分活跃起来。具体地说,表达主体的两种经验要同时发挥作用,一是主体的表达愿望及对内容的细腻感受;二是对“这一次表达”调动听众感受和经验程度的预设。两种经验的调动都是为了设身处地地与听众的经验达成联结和互动。我们以具有广播特色的文学欣赏节目为例,来阐述广播有声语言是如何体现“在场性”动态美的。赤峰市人民广播电台的文学专题《守望草原》以系列专题的创新形式,介绍和展示客居他乡的蒙古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专题为广大听众提供精神食粮,滋润了千万听众的心田。其魅力就在于饱含诗化人文精神的、足以超越人们享受物质生活的心灵港湾,是实现生命探索和美感追求的乐园。该专题充分体现了有声语言表达由形式美和境界美构成的“在场性”的完美融合。听众收听欣赏此类节目时,获得的审美快感是多重的。首先是“在场”的声音的形态美;其次是文艺作品本身的艺术美;第三是主客体间审美经验融合的深层审美意绪。
此专题系列中,蒙古族作家安柯钦夫的配乐散文《故乡塔影》是由我和文慧共同合作的。我们充分利用了二度创作的机会,采取男女对播的形式,把这篇散文的朴实简洁,意蕴丰富,饱含哲思,情性超然体现得非常恰切。
故乡的小河,是我童年欢乐的源泉,那里荡漾着小伙伴们的笑声,记载着我们捕捉鱼虾的豪兴,相互溅水追逐快乐和涂抹淤泥的怪相。
故乡的松林,是我童年苦难的见证,那里滴落过悲欢离合的眼泪,埋葬着父母的遗骨以及亡家亡国的饮恨。
故乡的塔影,是我童年希望的梦幻,忽而它是支撑天堂的立柱,忽而它是仙女下凡的云梯。望着它,忘却生活中的苦难;梦着它,展开翱翔的翅膀。
啊,故乡的小河、松林、塔影,似乎由于年代久远而消失了。可是我一踏上故乡的土地,他们便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