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青四十年聚会感言
知青四十年聚会感言
篇一:知青四十年聚会感言
见大家都在写知青回忆文章,也想写几篇,刚开了个头,项目任务下来了,只能罢了。想想写个随笔吧,凑个热闹。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40年过去了,我们从16岁花季少年,到如今快步入花甲老年。40年前,伟大领袖挥挥手,我们没有选择。那一天(69-11-16)真可谓风萧萧兮浦水寒,少年一去不复返,我们义无反顾地踏上北行的列车,来到了那片遥远、荒凉、寒冷的黑土地开始新的生活。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喝同一口井的水,吃同一口锅的饭;同在屋檐下,住草房,睡土炕。我们想念上海,我们思念亲人,我们孤独,我们彷徨,我们无助,我们唯有在一起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安慰,苦苦翘首等待命运转变的一天早日来临。幸运的等了一年,无奈的等了10年,3650天,真可谓路漫漫兮修远兮,我将日夜而求索。
在这上下求索10年中发生了一段段恩怨情仇,一桩桩是是非非,我们今天愉快平静地在回忆畅谈,一幕幕宛如昨日,感慨万千。它就像一坛封存窖藏40年的陈酿,今天起坛开封,感到是那么香醇、醉人,让我们在剩余岁月里细细的品,慢慢的尝。那是我们人生历程中永不忘怀的宝贵经历和财富,因为它一直在主导左右我们日后的工作和生活,过去——现在——将来。我怀念过去的知青生活,我思念上海,我想念大家。
篇二:知青四十年聚会感言
知青40年聚会发言稿
亲爱的知青战友们:
大家好。承蒙众位厚爱,恭敬从命发言,实属一大幸事。令我铭感五内,谨此鸣谢。
40年前,我们先后 5 批风华正茂的学生,胸怀朴实的梦想,来到了广阔天地的课堂。那一排排的红砖房,一铺铺的木板坑,一片片的庄稼地,一张张的笑脸庞。犹如就在眼帘,永记我们心房。
40年间,一些战友返回省城,一些战友扎根故乡,一些战友异地创业,一些战友远渡重洋。
40年后,已近花甲之年的我们,欢聚在xx脚下,重温那难忘的时光。无论是从政、育人,还是自业、经商;无论是成功还是受挫,平淡还是辉煌,都没有把故地和友情遗忘。这里没有高低贵贱,这里没有世态炎凉。因为我们始终相信:我们有缘,我们有情,我们更有善良。
如歌岁月,如水时光。我们经历了多少辛酸苦辣,经历了多少雨雪风霜。是时代赋予我们特殊的称谓——知青,是执着追求让我们谱写了篇章。我们的奋斗,凝聚了“xx情结”我们的友谊,犹如青山碧水绵延流长。往事的回忆是我们对时代的眷恋,今日的欢聚是我们对幸福的向往。让我们带着微笑与阳光绚丽同灿;让我们拥有幸运与平安荡漾。
举杯吧,我的战友,今夜无眠,让重逢的喜悦消去身心的疲惫,让甘醇的美酒冲淡岁月的沧桑,让动听的歌声唤起青春的回忆,让欢快的舞步引领我们踏上新的征场!
最后,我送给战友们这样几句话:
难忘当年xx,火热熔炉天地间。
严寒酷暑华壮志,青春永驻在心田。
谢谢!!!篇三:知青四十年聚会感言
在知青下乡四十周年聚会上的发言 今天我们迎来又一个 9 月 24 日这个特殊地日子,这个在别人眼里是个很平常日 子,而对于我们在座的各位战友却是个极为特殊而又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四 十年前的今天下午三点整,尚未成年的我们响应国家号召屯垦戍边,告别了天 津,告别了海河,泣别亲人义无反顾登上火车来到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畔的引龙 河农场第七分场。用我们稚润的肩膀挑起艰辛生活的重担,在哪里开始了我们 新的人生篇四:知青四十年聚会感言
今天我们迎来又一个9月24日这个特殊地日子,这个在别人眼里是个很平常日子,而对于我们在座的各位战友却是个极为特殊而又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四十年前的今天下午三点整,尚未成年的我们响应国家号召屯垦戍边,告别了天津,告别了海河,泣别亲人义无反顾登上火车来到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畔的引龙河农场第七分场。用我们稚润的肩膀挑起艰辛生活的重担,在哪里开始了我们新的人生旅程。在哪个特殊的年代里我们别无选择没有其它的出路,我们斗严寒战酷暑克服了种种困难。战胜了夏天的蚊虫叮咬、冬天的冰雪严寒,掌握了各种生活手段,我们艰难地生存了下来,当年的种种磨难,也同样锻练了我们的意志和精神,我们不怕任何困难,十年的磨难,使我们拥有了更加良好的心态来正视现实和面对现实。
我们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大跃进我们赶上过、三年自然灾害我们赶上过、十年文革动乱我们赶上过、回城后没有工作我们赶上过、结婚没有房子我们还赶上过、改革开放初期的下岗我们又赶上过,我们的生活并不富有。但是我们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垮,我们没有抱怨社会和国家对我们的不公平。我们仍然无怨无悔地挺起胸膛迎接生活的考验。我们团结、我们坚强、我们奋进、我们荣辱不惊,我们就是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我们就叫知识青年。
四十年后的今天已经并不年轻地我们又相聚在一起,让我们为今天的相会欢呼吧,相同的经历让我们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语言又把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以更加良好的心态面对今后地生活吧。
和我们一起下乡的同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