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城市的发展与保护土木1201甘世雄.doc

历史文化城市的发展与保护土木1201甘世雄.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文化城市的发展与保护土木1201甘世雄

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与保护 在城市的分类中,有一种十分特殊的城市。它是这个国家或者这个民族长久以来的重要的发源地,也是这个国家和民族长久以来的文明象征,更有甚者,它甚至是这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支柱。这一类城市,我们称为:历史文化名城。 在中国,历史文化城市有很多,但是称得上名城的,其实并不多。非常著名的大型历史文化名城例如北京,南京,西京〔西安〕,东京〔允许我幽默一下〕……这些城市,它们的经济总量和城市规模都十分巨大,可以这样说,它们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瑰宝,哪怕一点的破坏都将使我们的子孙遗憾不已。 我喜欢历史,更喜欢承载着这些历史的城市。史书上的历史是冰冷的,而城市的历史是生动和充满活力的。当我走在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小街小巷中时,我总感觉自己情不自禁地沉浸在了那些发生在这些城市的历史中,感受着古老城墙的斑驳痕迹,久久不能自拔。 历史文化名城决不允许为了经济的发展而毁坏历史文物,但是没有了经济的长久发展,历史文化又何来存在的意义?当今中国的所有历史文化名城无不遭受着这样的两难抉择——发展?还是保护?甚至有一位市长曾经感叹: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不是财富,而是包袱。可以说,这是历史文化名城的荣誉,却也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悲哀。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是十分复杂的大问题,哪怕学习了城市规划概论之后的我们,也只能略懂皮毛。在此,我想以我去过的西安为例,谈一谈我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几点看法。 首先,我们谈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现状。 以西安为例。西安有三千年建城史,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包括西汉、唐在内的总共13个王朝都曾在此建都。曾经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000多年,与洛阳、北京、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 这是西安大雁塔景区内部的大雁塔地宫。我们看见大雁塔地宫入口是收费进入的,游客只要交纳门票钱,就可以随意进出地宫。成年累月的游客进出,已经使地宫的路面变得坑坑洼洼,而且许多游客喜欢用手触摸地宫通道两侧的壁画,到现在,这些壁画已经模糊不可看见了。地宫承包商为了加强地宫的游客容纳量,将地宫通道的夯土地砖路面浇上了水泥,变成了现代化的水泥路面。我在地宫游玩时,丝毫没有感觉到这是历史文物,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古老的一切,都为了商业利益,改成了更适合旅游的现代物品。 这是好事吗?也许有人会说,如果地宫不进行现代化改造,你还不能进去呢。但是,这种现代的改造,是出于保护的目的吗?这种现代的改造,能有利于文物的持久发展吗?也许到了某一天,游客都不愿意来了,原因就是:这哪里是文物,分明是地下停车场嘛! 西安的文物保护存在很多巨大的问题,上面的例子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文化名城在旅游与文物保护的问题上,存在很大的矛盾。 究竟是为了经济利益破坏文物,还是为了文物保护限制旅游业?这一直都是西安在探索的问题。 当然,西安在文物保护的方面,也有很多值得大家佩服的地方。西安人的高瞻远瞩,也是有的。比如下面的秦始皇兵马俑 看到这些破碎的兵马俑碎片,大家不要以为这是现代人人为破坏的,相反,这是西安人最为高瞻远瞩的保护措施。其实在这些碎片的下面,存在更多的碎片。当初在发掘这些碎片时,西安考古学家发现碎片是有颜色的,可是因为中国的考古技术并不过关,颜色在空气中10分钟就会被氧化,从而变成了我们现在看见的灰色兵马俑。当时,开发出更多兵马俑绝对极大地有利于西安的旅游经济,可是西安人拒绝了,他们几乎是本能地将挖掘出来的兵马俑碎片重新回填到了地底。上面这幅图就是其中的一个回填坑。当时我看见这些回填坑时,我一点都不觉得遗憾,相反,我感到自豪,为民族的睿智感到自豪。 不仅仅是兵马俑的回填,在秦始皇陵的处理上,西安人更体现了他们的高瞻远瞩,更让人钦佩的是,他们展现了民族的气节。大家请看秦始皇陵的照片: 这是秦始皇陵的封土堆,在这封土堆下,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低下宫殿——秦始皇陵。史书中是这样描述秦始皇陵的: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後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