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历史散文(教案).doc
先秦历史散文(教案)
纪晓建
教学重点:
先秦代表性历史散文《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学价值
教学难点:
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演变过程
教学过程:
一、历史散文的产生和发展
历史是人类生活的行程,是人类生活的变迁。对人类生活的记载包括实物、图像、文字等都是历史的记录。文字的历史记录虽然不能代替客观存在的鲜活的历史,但为研究历史提供了丰富重要的材料,我国先秦时代的历史散文就是文字的历史记录的一部分。
关于文字的产生有所谓伏羲造书契和仓颉造字说,但至今可考的大量较早的文字的历史记录是商代的甲骨卜辞。1898年,在河南安阳小屯出土了大量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这些文字就是记载商代人占卜情况的卜辞。卜辞所记内容包括祭祀、战争、疾病、灾祸、农耕、风雨、狩猎等许多方面,文辞虽短小质朴,但也反映了卜者的思想情绪,一些较完整的卜辞还具备了散文的叙事要素。
历代出土的商周铜器铭文,人们称之为“金文”,又因其大多铭刻在礼器(如鼎)和乐器(如钟)上,故旧称其为“钟鼎文”,内容多为锡命、征伐、约契、祀典的记录。商周代铜器铭文比甲骨文更多地表现了统治者意志和历史的人生的主题意识,主要表现在铜器是统治阶级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在铜器上镂刻铭文,目的是纪念统治阶级的祖先,歌功颂德,记载人生重大的历史事件,以求永远传世。《礼记·祭统》云:“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左传·襄公十九年》臧武仲对季孙云:“……且夫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彝器,铭其功烈,以示子孙。”从文辞上来说,商代的铭文与甲骨文相类简单短小,而西周铭文最为整齐繁富,西周宣王时代的毛公鼎497字,是目前所见最长的铭文,记载了周宣王告诫赏赐毛公的言辞,侧重于记言。虢季子白盘铭记述了虢季子白与玁狁作战获胜,“折首五百,执讯五十”,向周王报捷获赏的情形,有一定细节描绘,且用韵文,反映出早期文章的形态。
历史散文的产生和发展先秦历史著作的形成,有一个演变过程。早期的《尚书》,除假托的部分,完全是史官所保存的文件的汇编;《春秋》虽相传经过孔子的删定,但仍然保持着史官记录的体式。战国初形成的《左传》、《国语》也利用了大量史官记录,但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官方著作。至于战国末年至秦汉之际形成的《战国策》,其主要来源是策士的私人著作。总体说来,这个过程表现为官方色彩逐渐减弱。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变化:首先,愈是后期的著作,所表现出的官方意识形态特征愈淡薄。尤其反映策士思想的《战国策》,由于当时的“士”本身是“四民”之一 ,虽具有进入统治阶层的可能,但其思想情趣,还是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其次,古史“记事”与“记言”的区别,在《尚书》和《春秋》之间还是截然分明,而以后就渐渐混淆了。再次,愈是后期和愈是接近民间的著作,其文学成分愈是显著,而相应的,在史学的严格性
二、《尚书》和《春秋》
(一)《尚书》
1、《尚书》名称来源及演变
《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春秋战国时称《书》,到了汉代,才改称《尚书》。儒家尊之为经典,故又称《书经》。时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从孔子故宅中发现用古文字写的《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十六篇,称为古文《尚书》,这十六篇不久亡佚。晋人伪造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又从今文《尚书》中析出数篇,连同原有的今文《尚书》共为五十八篇,也称古文《尚书》。《十三经注疏》中的《尚书》,就是经过晋人手术的这种古文《尚书》。《尚书》包括虞、夏、商、周书。《虞书》、《夏书》非虞夏时所作,是后世儒家根据古代传闻编写的假托之作。《商书》是殷王朝史官所记的誓、命、训、诰,其中《汤誓》按时代说应为最早的作品,但这篇文章语言流畅,可能经过后人的润色。《盘庚》三篇古奥难读,较多地保留了原貌。这是殷王盘庚迁都时对臣民的演讲记录,虽然语辞古奥,但盘庚讲话时充沛的感情、尖锐的谈锋,还是可以感受到的,如他说:短短的一段话,用了三个比喻,贴切、生动,具有形象性。其中“有条不紊”作为成语,至今仍被沿用。又如盘庚告诫臣下不要煽动民心反对迁都,说那样便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弄得不可收拾,比喻也很生动。 《周书》包括周初到春秋前期的文献。其中《牧誓》是武王伐纣时的誓师之词,《多士》是周公以王命训告殷遗民之词; 《无逸》是周公告诫成王不要贪图享受之词。这些作品叙事清晰,而且能表达出人物的情感口吻。写于春秋前期的《秦誓》,是秦穆公伐晋失败后的悔过自责之词,表达了愧悔、沉痛的感情,文章这样写道:他引用古人的话指出,如果自以为是,必将做出许多邪僻的事,又十分痛心地说明责备别人容易,从谏如流则十分艰难,写得相当传神。比起《商书》和周初的文字,要流畅得多,标志着散文在当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尚书》是我国最古老的文章汇编。其中殷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