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导学案35.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导学案35.doc

检测(三)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6·广东省六校联考)《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 解析:选D 依据“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可知精耕细作的方式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很大,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故D项正确。 2.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  ) 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 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 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 解析:选B 据“田园”、“下田戽(汲)水”、“高垄”可知与农业灌溉有关,故B项正确;“丁男长在踏车头”表明是翻车,故C项错误;A、D两项表述与题干要求不符,故排除。 3.(2016·吉林省五校联考)晋代傅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 A.趋利避害 B.精耕细作 C.量力而行 D.扬长避短 解析:选B 趋利避害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意思是田地不在于多,而在于是不是在田地上下大工夫。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精耕细作,反对粗放型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量力而行、扬长避短不符合材料中主旨,故C、D两项错误。 4.清代蒲松龄在《养蚕经》中提到:“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可见家猪对提供肥料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家猪的饲养(  ) A.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 B.是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 C.推动了自然经济的产生 D.是农商皆本思想的体现 解析:选B 据“棚中猪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说明了家猪对提供肥料的意义,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A项错误;自然经济的产生主要得益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C项错误;农商皆本的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5.(2016·洛阳期中)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  ) 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 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 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解析:选B 宗法关系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关系,故A项错误;大家庭变为小家庭有利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数量的增多,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严刑峻法,按照法令分户的农民赋税负担不会增加,故C、D两项错误。 6.(2016·湛江调研)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 A.脆弱性 B.封闭性 C.再生性 D.落后性 解析:选C 动乱对于人类的生产活动都会产生打击,动乱对农业的影响,不能证明农业的脆弱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小农经济封闭性,故B项错误;根据“遭到打击”、“恢复”可以看出小农经济的再生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出现关于小农经济落后的信息,故D项错误。 7.中国古代发明的某种工具,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见功多”。这项发明(  ) A.是古代冶铜技术的一大进步 B.导致唐代筒车的出现 C.推动了当时冶铁技术的发展 D.促进了灌钢法的发展 解析:选C 从“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可知,该发明是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故A项错误;筒车是灌溉工具,故B项错误;水排可提高炉温,有利于冶铁技术的发展,故C项正确;灌钢法是炼钢技术,水排是冶铁工具,故D项错误。 8.(2016·百校大联考)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解析:选C 材料体现了重视技术的传承,不能说明重视技术的研究,也没有说明对技术的垄断,故A、B两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对生产技术人员注重技能培训,旨在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而不是产品制作工序,故D项错误。 9.(2016·昆明测试)西汉时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