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泽国垂虹文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乡泽国垂虹文化》.doc

《水乡泽国 垂虹文化》 前 言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是吴江。吴江地处江南,为“水乡泽国”,水是其最鲜明的地理环境特征。太湖和大运河镶嵌其中,江、河、湖、塘、溪不计其数,纵横连接起一座座古镇。各镇内小河穿插,民宅临水而筑,街区沿河而建,形成了一幅幅波光粼粼的“千年江南水天堂”的画卷。 松陵镇位于吴江市最北部,东临上海,南近嘉兴,西傍太湖,北接苏州,为吴江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吴江市的政治与文化中心。作为“水乡之都”,故人赞其“泽国江多,风景如画”,其源远流长的垂虹文化更是相传甚久。 今天,我们编写了《水乡泽国 垂虹文化》读本,便是以吴江松陵为载体,辐射出整个江南水乡为主体的文化特色,旨在弘扬吴江松陵的自然资源与历史人文,彰显其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编者按 一 概述篇 【历史沿革】 吴江历史悠久。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吴江建县,县治设松陵,属苏州。元元贞二年(1296年)吴江县升为州,明洪武元年(1369年)复为县。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吴江县偏西地设震泽县,偏东地为吴江县。1912年吴江、震泽两县复合为吴江县,隶属江苏都督府。1949年4月29日,吴江解放,建立人民政权。全县先后分设8个区、10个区、9个区、5个区。1957年全县撤区并乡,共设23个乡,7个县属镇。1958年,全县农村成立20个人民公社,1962年又增设3个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乡村建制,黎里镇与黎里乡合并,实行镇管村,全县共设7个镇,22个乡,1985年又有5个乡镇合并。自1987年起全县各乡陆续撤乡建镇。1992年撤县建市,设有18个镇,5个乡。2007年底,吴江市设松陵、盛泽、同里、震泽、平望、桃源、横扇、七都、汾湖9个镇。 【松陵风貌】 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206年),置松陵镇。松陵地处太湖与吴淞江衔接处,当时是一片泽国,只有镇驻地高出周围地面,宛如丘陵,上有松柏森森,所以叫松陵。当时的镇是一个军镇,是吴县县城的南大门,防御地位重要,吴越征战时也称笠泽、松江。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松江府后,始称江上。吴淞江的“淞”字才有水偏旁。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置吴江县时,以地近苏州府城,所以就作为吴江的县府所在地——县城。在宋代,松陵镇还是“城无十里之方,市无千家之聚”,但到明弘治元年(1488年)这里已是“民生富庶,城内外接栋而居者,烟火万井,楼台亭榭与释老之宫掩映如画”。 松陵镇现位于吴江市最北部,是吴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东枕运河,西濒太湖,距苏州城16公里。行政区总面积148.58平方公里(包括17个市开发区代管村),其中市镇面积35平方公里。下辖12个居委会和21个行政村,总人口18.7万(其中办暂住证外来人口8.5万人)。 松陵镇现辖12个社区(北门、东门、西塘、城中、水乡、鲈乡二村、鲈乡三村、石里、西元圩、八坼、梅石、奥林清华)、22个村委会(清树湾、梅里、吴模、联团、江新、高新、长安、芦荡、南厍、捕捞、友联、练聚、直港、农创、南刘、友谊、新营、联民、汤华、黑龙、石铁、第二渔业村)。此外,吴江经济开发区 辖2个社区(江陵、庞山湖)、22个村委会(花港、姚家庄、柳胥、吴新、淞南、三里桥、庞北、庞南、庞东、庞山、庞杨、白龙桥、凌益、龙津、西联、同兴、方尖港、栅桥、厍浜、仪塔、叶明、叶泽)。 【人文荟萃】 古往今来,吴江大地人文荟萃,英才辈出。自春秋起至明清的两千多年间,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历史人物。据资料反映,属吴江籍或长期生活在吴江的历史人物有140多名,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范蠡,西汉词赋家严忌、严助父子,西晋文学家张翰,南朝梁陈间文学训诂学家、画家顾野王,唐代文学家陆龟蒙,宋代进士谢景初、谢涛,明代诗文家史鉴、沈颢、园林建筑师计成,清代天文学家王锡阐、文学家吴兆骞、词曲家徐曦、医学家徐大椿等。到了近代,又诞育了辛亥革命风云人物陈去病,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诗人柳亚子,革命烈士张应春,国学大师金松岑,文学家范烟桥等一大批杰出人物。 【文化气息】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吴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鲜明的吴文化特色。吴江民间文学源远流长,蕴藏丰厚,尤以芦墟山歌的高亢嘹亮、感情真挚朴实、曲调优美清新、乡土气息浓厚,在吴中独树一帜。流传的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工艺流派纷繁,各呈千秋。吴江人主食以大米为主,杂粮仅用作调节口味,其中盘龙糕、闵饼、麦芽塌饼、熏豆、震泽黑豆腐干等都是吴江颇具特色的名吃名点。

文档评论(0)

ailuoj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