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大学生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0年代大学生活

五十、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活和学术风气 9084?次点击 24?个回复 榔头榔头?于 2013/4/30 18:09:49 发布在?凯迪社区? ?猫眼看人 在九五年之前,大学生毕业是“国家”包分配的,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是很大,因此可以专心学习。同时刚刚受压抑的人突然见到吗么多的新知识,所以学习起来如饥似渴,学术上也比爱现得更加自由。现摘录几段80年代的大学生活和学术风气的场景,让大家对80年代的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大学校园弥漫着浓浓的书香气。 8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知识急剧传播、文化剧烈碰撞的时期。经过了文革十年浩劫,中国社会突然从思想封闭的状态中走向开放,对于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来说,改变狭窄的精神生活的渴望要远远大于改变物质贫困生活的冲动,对知识的渴望成为了80年代校园生活的主旋律。 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79和80级学长中有很多老三届的大学生,有的人已经成家并有孩子,他们学习非常刻苦,晚上熄灯后,他们还在水房里、走道里看书学习。那时的图书馆和教室的位子永远是紧张的,我们经常轮流去抢位子;图书馆里的各种中外名著非常的紧俏,要排队预约;每天晨曦刚露,校园里到处都是同学们朗读外语的身影。 2、八十年代的大学充满了诗意和吉他声 八十年代的大学,朦胧诗非常流行,舒婷、顾城等朦胧诗人的作品在校园非常受欢迎。我记得当时读舒婷的诗《致橡树》是非常的感动,心中崇尚着那种高尚、伟大的爱情,对舒婷的诗是倒背如流。当时学校里有很多的诗社,也涌现出了一批校园诗人,记得大学一位才华横溢的男同学,为了向一位心仪的女生示好,根据该女生宿舍室友的姓名,新年的时候写了一副对联送给这位女生,‘古川杨新柳,瑶琴扶静怀’,充满了诗情画意,可惜该女生对他没有什么好感。 八十年代的中国,邓丽君的歌声从东南沿海向全国扩散,港台文化是内地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的导引。当时,校园里许多男生,模仿港台明星,烫着卷发,穿着喇叭裤,弹着吉他,这是当时大学校园里最时尚的一景。 3 、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活简单而又纯真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商品经济的大潮还没有荡涤大学校园,大学校园如同一片净土,非常安宁。同学们思想也非常单纯,大家之间的交往也充满了真诚。由于学生分配是计划分配,不用为找工作发愁,同学们的全部精力都用于学习,生活简单而美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校园爱情也是美好的,同学们都比较保守传统,谈恋爱也是搞地下活动,不敢明目张胆,校园爱情大都是像‘山楂树之恋’那样纯纯的爱。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个巨变的时代,是激情与温情交织、充满理想和梦想的时代,我很荣幸经历了那个时代,这一段温暖的记忆永我心,永不磨灭。”⑴ “施建青,现任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他的大学属于20世纪80年代,在为我们讲述那个远去年代的大学生活时,他充满骄傲和深情。 施建青1982年考上杭州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入学分数在班上排名垫后,与第一名的差距有100分之多。但数理化对于这个男孩子来说是‘学得轻松’,物理考到了98分的好成绩;但拉开差距的是文科,英语甚至只有9分。如此悬殊的基础,并没有在大学阶段恶化累积,好在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对知识呈饥渴状态,有着强烈的学习意识和动力。能考入大学的,本来就已经是同龄人当中的佼佼者,读书、学习已然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 环境塑造人。那时的大学校园里,延续了中学时代的学习劲头,没有虚无缥缈的诱惑,没有就业的压力,也少有浮躁之风。作弊在当时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这个传统’,也无需作弊。考场和平时上课的教室布局一样,学生们紧挨着坐,谁也没有意识偷看别人一眼。也有个别的同学会不及格,但往往承认水平如此,绝不会借助作弊的方式自欺欺人。 终日在大学的象牙塔里,人人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所以教室是永恒的战斗场所,偶尔休闲,一定是去图书馆或电影院。作为理科生活的调剂品,看小说是最美的享受。考完试后,一群哥们也会打打扑克,消遣一番。” ⑵ “昨天上《文艺心理学》课,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文艺心理学研究,顺便提了几句那个年代的大学教育情况,学生都十分惊奇,一想也是,那时他们都还没有出生呐。 回想起来,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的大学教育,倒真是很让人怀念。那时,学生的学习非常认真也非常刻苦。我78年上东北师范大学,晚上找上自习的地方都不容易,几乎所有的教室都坐得满满的。当然,教师讲课也非常认真。从生活上看,那时比不了现在。但精神上是富足的。记得那个时候,我们的寝室装着12个人,晚自习回来,大家议论的多是谁读了哪些书,议论卢梭、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再就争论马克思的《手稿》,谈论‘异化’。清苦的日子中,也有改善生活的时候,但那时都很穷,所谓改善,也就是同寝的人一道买点豆腐卷儿,买些白菜,切成丝放到洗脸盆里,淋上点儿酱油拌凉菜,再买点散装的白酒。大家就非常尽兴。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