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课程辅导后现代主义《日瓦戈医生》分析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1)》课程辅导·后现代主义·《日瓦戈医生》分析《日瓦戈医生》分析
《日瓦戈医生》是帕斯捷尔纳克最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1957)。小说写的是一个俄国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前后动荡年代的命运。作品开头,唱着《安魂曲》的送葬队伍缓缓前进,一个10岁的男孩子爬上坟头,放声痛哭。这就是小说主人公日瓦戈,他的母亲刚刚撒手人寰。日瓦戈的父亲是个富商,他遗弃了日瓦戈母子俩,又把百万家财挥霍一空,最后卧轨自杀。日瓦戈在格罗梅科教授家中长大。他天资聪颖、博学多才,不仅精通外科学,而且喜爱历史、哲学,还擅长作诗。大学毕业后,他同纯洁、美丽的教授女儿冬尼娅结为夫妻。
日瓦戈受舅舅尼古拉的影响颇深。舅舅是一位自愿还俗的牧师,他是反对沙皇统治的进步思想家,是日瓦戈青年时代的精神导师。在他看来,“历史是基督创造的,福音书是历史的根据。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死亡的谜以及将来如何战胜死亡的探索的记录。因为要探索,就得有精神装备。精神装备的来源就在《福音书》中。是什么样的精神装备呢?首先就是爱他人,这种爱是生命活力的最高形式,生命活力充满了人的心,就要冲出来找用场。再就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就是个人自由的思想和生命就是牺牲的思想。”此外,舅舅尼古拉还是“勿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主义的信徒:“潜伏在人身上的兽性如果能够靠吓唬,不论是靠监牢,还是靠因果报应来制服的话,那么,人类最崇高的象征就是手执皮鞭的马戏团驯兽师,而不是牺牲自我的传教士。然而,事实却是,千百年来超越禽兽而且不断前进的,不是鞭子,而是真理的声音,是不用武器的真理的无可争辩的力量和真理的范例的诱导。”舅舅尼古拉的这些思想在日瓦戈的头脑中深深扎根。日瓦戈正是保护着以基督福音为基础的历史观、博爱和自我牺牲的思想以及“勿以暴力抗恶”的原则,经历了革命前后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1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战争、新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等。外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瓦戈却始终不改初衷,一颗赤子之心愈挫愈坚。他保持精神上的独立,以自己的原则为参照系,去审视革命运动和社会历史变迁。
日瓦戈憎恶革命前的俄国旧制度,衷心欢迎十月革命的到来:“多么出色的手术啊!拿过来就巧妙地一下子把发臭多年的溃疡切掉了!既简单又开门见山,对习惯于让人们顶礼膜拜的几百年来的非正义作了判决。”他相信“俄罗斯注定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天国”。当医生们纷纷辞职时,他毅然留在医院里,以实际行动支持苏维埃政权。但当血淋淋的现实呈现在他面前,他又对革命产生了隔膜,他说:“我是非常赞成革命的,可是我现在觉得,用暴力是什么也得不到的,应该以善为善。”在日瓦戈看来,改变生活的真正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只能靠爱的精神和爱的行为。在“勿以暴力抗恶”的伦理观的驱使下,日瓦戈在你死我活的战争中显得非常矛盾。在游击队里,他同情白军士兵,还放走了一个白军俘虏。而当他得知,游击队内部有人想要暗害司令时,出于同样的善良愿望,他决定揭露这个阴谋。他在现实斗争中找不到自己位置,于是把“安静的生活和一大碗卷心菜汤”视为最大的人生理想。
日瓦戈思想上的矛盾性在于,他肯定革命的正义性,却否定革命的暴力手段。他想逃避现实,走一条回避斗争的中间道路。然而在瓦边金诺的世外桃源生活终于破灭,寄托他美好理想的同拉拉的爱情也成泡影,给他温暖的家人们又远在国外,满心伤痛的日瓦戈只好回到莫斯科。他看不起那些迎合时尚的知识分子,鄙视赶浪头的行为,宁愿干一些粗活儿糊口。最后,日瓦戈心脏病发作,猝死在莫斯科街头。
日瓦戈这一形象表达了人类精神的一种崇高的追求。直到生命垂危,他还地生活怀着无限的希望:“一切正在好转。我渴望生活,而生活就意味着永远向前,去争取并达到更高的、尽善尽美的境界。”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在种种苦难和厄运残害下的人性的光辉。同时,他的个人生活悲剧向我们诏示,任何游离社会之外,独善其身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
拉拉是小说里的重要人物,她和日瓦戈的爱情故事是小说中最动人的篇章。她与日瓦戈在心灵上息息相通:“使他们结合在一起的,不仅是心灵的一致,心心相印。把他们联结到一起的,尤其是他们俩与其余世界之间的鸿沟,他们俩人都同样地不喜欢当代人身上非有不可的那些典型特征,不喜欢当代人那种机械的兴奋,大喊大叫的激昂,还有那致命的平庸。”美丽、纯洁、善良的拉拉命运更为悲惨。她在少女时代就被无耻的律师科马罗夫斯基蹂躏。她不甘堕落,拼命摆脱恶棍的纠缠,努力读完了大学。毕业后,她与钟爱她的有志青年安季波夫结合,后来丈夫上了前线,杳无音信。她到前线去打听寻觅,却一无所获。她与日瓦戈相遇、相知、相爱、暂时获得了心灵的安宁。但在形势逼迫下,她再次落入科马罗夫斯基的魔掌。她流亡国外,受尽屈辱。她与日瓦戈的女儿也流落他乡,历尽磨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