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技+学(心电图学)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1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 床 医 技 学(心电图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技科 余修龄 绪 论 心电图技术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1. 1791年,意大利科学家Luigi.Galvani著名的蛙实验揭示了心电现象。 2. 1887年,英国生理学家D.Waller首次在动物和人体体表记录到心电活动,他使用的是毛细血管汞电流计。 3. 1903年,荷兰科学W.Einthoven研制成弦线式电流计,并用之记录到稳定清晰的心房、心室除极、复极波。他将记录到的图形分别命名为P、QRS、T波,并一直沿用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我国50年代由黄宛等一些学者倡导应用,推广全国 。 心电图在临床方面有快速、简便、经济、及时而又准确的优点。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不可缺少的常规检查手段之一。 心电图基本知识 在心动周期中,心脏每次机械性收缩之前,必先产生电激动,电流传布全身,各处产生不同的电位。因电流强弱与方向不断变动,身体各处电位也不断变动,通过心电图机把这种变动着的电位连续描记成的曲线,就是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一个模式的心电图波组,由下列各波和波段构成。 P波: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P-R间期: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QRS波群:左右心室除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T波:心室晚期复极电位的变化。 S-T段:心室早期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Q-T间期:心室除极和心室复极的总时间。 U波:代表心室肌的激后电位。 正常心电图 心电发生原理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不应性。 一、自律性: 心脏起搏点自上而下自律性程度逐渐减弱,快速频率无论起源何处,对低于它的节律点均有抑制作用(超速抑制) 。 窦房结:60--100次/分 第一级 稳定 心房: 50--60次/分 第二级 相对稳定 交界区:40--60次/分 第三级 较稳定 心室: 20--40次/分 第四级 不稳定 二、兴奋性: 只要心肌细胞处于反应期,任何阈上刺激都能产生动作电位。心肌细胞兴奋性升高、降低或丧失都能产生兴奋性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 三、传导性: 在反应期内,心肌细胞上任何一处兴奋后,都有能以动作电位的形式将激动传至整个细胞并扩展至相邻心肌细胞,这种能力称为传导性。 传导性异常引起的心律失常包括意外传导、递减传导、传导阻滞与折返现象等。 四、不应期: 心肌和传导组织在兴奋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再对接踵而来的刺激产生反应或反应能力减弱,这段时间称为不应期。房室结不应期最长。 动作电位的产生 心肌细胞在没有电激动时,细胞内的电位比细胞外的电位为低。这时所测得的细胞电位约为-90毫伏(mV)。即在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内电位比细胞外电位低90mV,这种静息状态下细胞内外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在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膜外带有正电荷,膜内带有同等数量的负电荷,心肌细胞膜内与膜外的这种电荷分布并稳定于一定数值的静息电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当心肌细胞某处受刺激,使静息电位减少到-60~-70mV(阈电位)水平时,细胞膜的钠通道(或快通道)开放,于是膜对Na+的通透性急剧升高,而对K+的通透性显著降低,细胞外的大量Na+渗入细胞内,于是细胞内Na+大量增加,细胞内电位由-90mV突然升高到+20~+30mV,这种由激动所产生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包括除极和复极两个阶段,(心肌细胞激动后,膜外变为负电位,膜内变为正电位,这种极化状态的消除称为除极。心肌细胞除极后,由于细胞的代谢过程,细胞膜重新恢复了对K+、Na+的通透性,细胞内正电位逐渐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这一过程称为复极。)共分5个位相,0位相代表心室的除极过程,其后的4个位相代表复极过程。各自的特点如下: 1.0位相:是指心肌细胞受到刺激后,细胞膜的钠通道开放,Na+流入细胞内,细胞内电位由-90mv升到+20-+30mV(极化状态逆转)。使心肌细胞除极化。除极在动作电位曲线上表现为一骤升线,称为动作电位0位相。它相当于心电图QRS波群的前半部(从QRS波群起点到R波峰)。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心电图 2.1位相:心肌细胞除极后,由于细胞的代谢过程而进入复极期。复极开始时钠通道关闭,Na+内流停止;细胞膜对CL-的通透性升高,CL-开始内流,因而细胞内电位迅速下降,称为动作电位1位相,即早期复极期。1位相相当于心电图QRS波群的后半部(从R波峰到J点)。 3.2位相:心肌细胞复极到该位相时,钙通道(慢通道)开放,Ca++可缓慢内流并与少量K+外流达到平衡,使细胞内电位接近于零,且持续时间较长,在动作电位曲线上形成了一段水平线,称为动作电位2位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