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诗歌研究

杜甫诗歌研究 浅析杜甫近体诗的平仄拗救 张小慧 摘要: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在诗歌上的成就尤为突出。盛唐诗人追求的是境界的浑融;而到了中唐,我们才看到了有意识的字锤句炼。从盛唐到中唐,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杜甫就是衔接这个转变的伟大诗人。杜甫作诗极尽练字炼句之能事,因而读来感觉抑扬顿挫,进一步增进其诗歌悲慨的感情基调。他所作诗歌的平仄拗救特点也是值得我们来学习借鉴[这部分要多从格律、平仄拗救方面来谈]的。 关键词:杜甫;诗歌;平仄;拗救 杜甫(712-770),字子美,京兆杜陵人,生于巩县。杜甫亲眼目睹唐朝由盛转衰的巨变,加上其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让他对人生、社会有了比旁人更为深刻的认识。他是最先把笔端投向底层百姓的诗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领域便是诗歌这一块。杜甫诗歌的平仄、拗救充分体现了他炼字的功力。 根据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杜甫诗歌按照平仄标准归类如下图所示: 总 古体诗 排律 七言律诗 五言律诗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有目无词 《黄河二首》 《九日五首》 《滕王亭子二首》 1180 433 87 510 106 13 27 《江头五咏》 其一为七言律诗;其二为古体诗 其一、二、三、四为五言律诗;其五为排律。 其一为五言律诗;其二为七言律诗。 因为平仄的特点,这里就暂且不分析古体诗,而是主要研究律诗。以下是杜甫所作律诗平仄以及拗救的分类分析: 一、合乎格律的四种平常句式。 “近体诗的平仄看来似乎很复杂,但是基本要求只有一点:平仄相间,以求得声调的抑扬顿挫。五言律诗的平仄,可以看成是在‘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音节形成的。 (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这(甲)(乙)(丙)(丁)四种句式可以称为近体诗的四种基本句式。七言的近体诗不过是在前面加上相反的平仄。”[【1】 郭锡良《古代汉语》(下)天津教育出版社 第1080页]【1】 杜甫诗歌中严格按照甲乙丙丁格式来作诗的例子不胜枚举,现在就举出其中一例:《李监宅二首?其一》 尚觉王孙贵,豪家意颇浓。(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诗歌中的平仄拗救。 “律诗中虽然出现了拗句,但诗人有补救的办法,这就是‘拗救’。所谓‘拗救’,就是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字,就在后面适当的地方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偿。拗救有两种:第一种是本句自救,第二种对句相救。 1、本句自救,就是孤平拗救。前面说过,在律诗、绝句中,仄平脚句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否则叫做‘犯孤平’。但是,如果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个平声字作为补偿,也就没有毛病了。这叫做孤平拗救。”[【2】 王力《诗词格律概要?诗词格律十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第31页]【2】 (1)第一种本句自救,在杜甫诗歌中出现了四处。 《奉答岑参补阙见赠》“窈窕清禁阙,罢朝归不同”。(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对句的平仄本为平平仄仄平,而第一个字却用了仄声字“罢”,如果不救的话,那么除了韵脚为平声字,只有一个平声字,不可。所以第三个字改用平声“归”,达到自救的目的。 《至后》“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见洛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对句的平仄本为仄仄平平仄仄平,而第三个字却用了仄声字“剑”,如果不救的话,那么除了韵脚为平声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不可。所以第五个字改为平声“见”,达到自救的目的。 《重题》“涕泗不能收,哭君余白头”。(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发潭州》“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2)第二种对句相救。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仄仄脚句型,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平声为正格,仄声为变格。即:(平)平平仄仄的句式,五言第三四两字平仄对调,七言五六两字平仄对调,五言成平平仄平仄,七言成为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平仄对调的次数在杜甫律诗中出现的次数多达217处,可是[????]说此种平仄规律出现的次数是最多的。举例说明: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涧到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出句的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为正格的,此处变为仄仄平平仄平仄,即是“历”为仄声,应平而仄;“冰”是平声,应仄而平是为变格。 《房兵曹胡马》“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出句的平仄应该是平平仄仄平,此处变为平平仄平仄。即是“如”是平声,应仄而平;“此”为仄声,应平而仄,是为变格。 《画鹰》“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过送员外之问旧庄》“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 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平平仄平

文档评论(0)

ah822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