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9.2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必修二).doc

2011版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9.2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必修二).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版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9.2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必修二)

第九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高考目标定位】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考点搜索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①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②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③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古代的土地制度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①土地制度的演变②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③明清的“海禁”与“闭关锁国” 【基础知识梳理】 一、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1.市的形成和发展 (1)秦朝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长安城东、西有市。市区与住宅区严格分开,周边有围墙,市内设有出售商品的店铺。官府设有专职官员市令或市长进行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再有经营活动。 (2)唐代长安城内有坊、市;市有两个,东市和西市各占两坊之地。市与坊仍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东西两市各有220行。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唐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两宋的商业,空前繁荣。唐代后期,城市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买卖时间也一改旧时日中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经营。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 2.古代中国商业城市 (1)秦都城长安与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大城市,都发展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 (2)隋唐时期,除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外,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①,也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 (3)元朝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外国旅行家誉之为世界第一大港。 3.著名的商帮 明清时期,涌现了商帮。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二、古代的经济政策 1.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国家出现了,公社的土地所有权被国家掌握。 ?(2)奴隶社会──井田制 ?井田制的基本特点有:①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正如《诗·小雅·北山》所说:“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②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诸侯将受封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再分赐其子弟和臣属。周王对所封土地有予夺之权。各级受封的贵族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还要向国王承担义务,就是要向国王交纳贡赋。③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使用奴隶集体耕作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④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可以参看本课第16页的甲骨文图)。 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含义:这种土地的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外。因此,奴隶制国家以及周王,代表的是少数人利益,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了。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从西周中期开始的土地关系的松动,周王和诸侯无法再控制土地。③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井田制瓦解的过程: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①在春秋时期土地关系变革的基础上,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②其中,最典型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也较为彻底。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③各诸侯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 ?按土地占有形态分类,一般认为封建社会有三种土地所有制:①国有土地:如均田制,即是封建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使用。②地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③小农土地私有制:广大农民占有很少土地。其中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体,国家政权控制部分土地

文档评论(0)

puu811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