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介休市日光温室膜下滴灌绿色增产集成技术应用示范.doc
介休市日光温室膜下滴灌绿色增产集成技术应用示范 摘 要:项目区位于介休市义棠镇北村,项目区土壤类型为潮土,土壤母质为石灰性砂质冲积物,侵蚀微弱,土层深厚,表层质地为中壤,宜耕种,土壤肥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基于此,笔者以番茄为例,展开了日光温室膜下滴灌技术应用示范,通过示范结果表明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可高效利用水肥资源和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介休市;日光温室;膜下滴灌技术;节水节肥;绿色增产 中图分类号:S6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座机电话号码020 1 技术路线 1.1 膜下滴灌及配方施肥技术 1.1.1 灌溉系统安装 在日光温室的首部均安装施肥器,选择文丘里施肥器,配置溶肥器,控制水压和流量,铺设滴灌管道,在作物的根系部位铺设滴灌带。蔬菜种植模式为50-80-50,蔬菜行距50cm,滴灌管铺设于50cm行间,宽行距80cm。滴灌管管径16mm,壁厚0.8mm,滴头间距0.3m,滴头流量为1.38 L/h。 1.1.2 滴灌制度的确定 以番茄为例,全生育期共滴灌21次,总灌溉量4725L/hm2左右。具体灌水时间也可以据土壤相对含水量13%~14%时,即灰墒―黄墒时开始灌水。盛果期以后可以7~10d进行1次灌溉,衰果期可以停止灌水。结合灌水进行施肥,实现水肥同步。 根据计算得出温室中每公顷蔬菜灌水总定额为4320m3(灌溉系数0.9),每次灌水225L。每次以滴孔间浸润直径刚好重合4cm时停止灌溉,灌溉1次的时间约30h左右。番茄全生育期可以灌水20~25次,第1次灌水在定植前后进行,第2次进入番茄结果核桃大小时进行,以后每隔10d灌1次水,盛果期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灌水次数。 1.1.3 施肥方案确定 根据种植蔬菜的需肥规律、地块的肥力水平及目标产量确定总施肥量、氮磷钾比例及底、追肥的比例。作底肥的肥料在整地前施入,追肥则按照不同作物生长期的需肥特性,确定其追肥次数、数量和品种。实施滴灌施肥技术可使肥料利用率提高近25%,故滴灌施肥的用肥量一般为常规施肥的75%左右。 1.1.4 滴灌施肥技术 项目区在施农家肥的基础上,合理进行化肥使用。温室内蔬菜滴灌施肥全部采用可溶性肥料如:尿素、硫酸钾、磷酸二氢钾、滴灌专用肥等。缓苗期以氮、磷为主,施入149.9kg/hm2;初果期以氮、磷肥为主,施入149.9 kg/hm2;膨大期以磷、钾肥为主,配以少量氮肥,施入223.9 kg/hm2。可根据滴灌分多次施入。 1.2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温室内蔬菜病虫害防治主要以生物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为辅。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是利用生物农药实现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是每3.33hm2悬挂1盏频振式杀虫灯、每1hm2设置150~225块黄板、安装防虫网等;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是起垄、摘叶等。并根据情况喷施适量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如防治病毒病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1号乳剂10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隔10d喷雾1次,连喷3~4次。 2 集成技术应用效果 2.1 节水试验结果分析 节水试验设在义棠镇昌盛蔬菜园区天区,试验设滴灌和常规畦灌2个处理,分别设在2个大棚1号和2号。膜下滴灌处理的大棚面积0.0733hm2,每次灌溉水量平均15L,全生育期灌水21次;对照畦灌大棚面积0.0733hm2,每次灌溉水平均30 L,全生育期灌水21次。供试作物番茄于10月1日定植,从节水试验情况来看,膜下滴灌全生育期内共灌水21次,滴灌用水4701.50L/hm2,对照畦灌全生育期内共灌水21次,灌溉用水9402.98 L/hm2,滴灌比畦灌每1hm2节水4701.50L,节水率50%。 膜下滴灌处理的大棚在整个灌水周期内,最高相对湿度85.4%,平均相对湿度为77.6%,比畦灌大棚平均湿度91.2%降低了13.6%,且干湿适宜,霜霉病、灰霉病等病害发生率明显降低。因滴灌施肥改善了作物生长环境,病害减少,延缓死苗,每1hm2增加产量13537.5kg,增产6.6%,按市场均价2.6元/kg计算,增产值35197.5元/hm2。 2.2 节肥试验 节肥试验设置在义棠镇北村B区,试验设4个处理,小区长10m,宽20m,小区顺序排列,不设重复。处理全部每1hm2施鸡粪149.25m3、过磷酸钙(含量16%,按照处理确定施肥量)作底肥。全生育期追肥10次,肥料品种为尿素、磷酸二氢钾。全生育期共浇水21次(如下表1)。 节肥试验表明,实施膜下滴灌后,在减少肥料投入的情况下,设施栽培番茄不但没减产,而且出现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该棚种植年限长,多年来农家肥及化肥投入较多,耕地土壤中养分累积较多,甚至对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采用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