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chanical08-1-1汇编.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echanical08-1-1汇编

教师姓名:李木俭 * 联系方式答疑时间:周二下午,或课间 静力学引言 机械运动:是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平衡是机械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在 静力学中,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处于平衡。 一、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 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一门学科。 古典力学:速度远远小于光速的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以伽利略和牛顿总结的基本定律为基础。速度近于光速的物体和基本粒子的运动,则必须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观点来解决。理论力学属于该范畴。 静力学: 运动学: 动力学: 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同时也研究力的一般性质和力系的简化方法等。 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性质,而不研究引起物体运动的原因。 研究受力物体的运动变化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2.理论力学的研究内容 二、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 是从实践出发,经过抽象化、综合、归纳、建立公理,再应用数学演绎和逻辑推理而得到定理和结论,形成理论体系,然后再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1.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 政治 专 业 课 技 术 基 础 课 基 础 课 外语 2. 理论力学是很多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 例如: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结构力学、弹性力学 、流体力学 、机械振动等一系列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 三、学习理论力学的目的 早在(公元前287~212)古希腊阿基米德著的《论比重》就奠 定了静力学基础。 意大利的达芬奇(1452~1519)研究滑动摩擦、平衡、力矩。 波兰的哥白尼(1473~1543)创立宇宙“日心说”。 德国的开普勒(1571~1630)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 意大利的伽利略(1564~1642)自由落体规律、惯性定律及加速 度的概念。 四、理论力学的发展史 英国伟大科学家牛顿(1643~1727)在1687年版的《自然哲学的 数学原理》一书总其大成,提出动力学的三个基本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天体力学等。是力学奠基人。 瑞士的伯努利(1667~1748)虚位移原理。 瑞士的欧拉(1707~1783)著出《力学》用微分方程研究。 法国达朗伯(1717~1785)名著《动力学专论》达朗伯原理。 法国拉格朗日(1736~1813)提出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 静力学: 研究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等效替换(或简化)、建立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的科学. 1、物体的受力分析:分析物体(包括物体系)受 哪些力,每个力的作用位置和方向,并画出物体的受力 图. 2、力系的等效替换(或简化):用一个简单力系等效代替一个复杂力系(等效力系). 3、建立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建立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并应用这些条件解决静力学实际问题 . 力: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作用效果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几个基本概念 刚体:在力的作用下,其内部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力学模型。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是(定点或定位)矢量. 力矢量的表示: 力系:作用在刚体上的一群力.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1-1 静力学公理 公理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点也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 合力(合力的大小与方向) (矢量和) 亦可用力三角形求得合力矢 公理2 二力平衡条件 使刚体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 最简单力系的平衡条件 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说明:①对刚体来说,上面的条件是充要的    ③二力体:只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刚体叫二力体。 ②对变形体来说(或多体中) ,上面的条件只是必要条件 二力杆 公理3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推理1 力的可传性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是滑动矢量,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线.变形体上不满足力的可传递性原理,也不能把力从一刚体移到另一刚体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并不改变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