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地质调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庆油田地质调查,长庆油田,长庆油田位于哪个区域,长庆油田分公司,长庆油田职工医院,长庆油田招标投标网,长庆油田吧,长庆油田公司主页,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长庆油田公司

长庆油田石油地质特征综述 地理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大型沉积盆地之一,面积25万平方公里。东以吕梁山,南以金华山、嵯峨山、五峰山、岐山,西以桌子山、牛首山、罗山,北以黄河断裂为界,轮廓呈矩形。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是一个古生代地台及台缘坳陷与中新生代台内坳陷叠合的克拉通盆地,已知沉积岩累计厚度5~18公里。 盆地周边断续被山系包围,山脉海拔一般在2000米左右.盆地内部相对较低,一般海拔800~l400米。大致以长城为界,北部为干旱沙漠草原区。库布齐沙漠等。南部为半干旱黄土高原区,黄上广布,地形复杂。盆地外围临近三大冲积平原,即贺兰山以东的银川平原,狼山一大青山以南的黄河河套平原,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为本区油气勘探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盆地的西北、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盆地内的水系均属黄河水系.泾河.环江.葫芦河、洛河、延河、清涧河、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等自北西流向东南,汇人黄河.清水河、苦水河、都思兔河白东南流向西北,汇人黄河。沙漠平原区多为间歇河,大都注人沙漠湖泊或盐沼地。地面河流常流量不大,旱季常干涸无水,且水质不佳,但地下水资源丰富。第四系、白垩系均有含水砂层,可获高产淡水,除满足油田工业及生活用水外,部分还支援了农业。 第二节 地层 鄂尔多斯盆地内沉积盖层有中上元古界、下元古界的海相碳酸盐岩层、上古生界——中生界的滨海相、海陆过渡相及陆相碎屑岩层。新生界尽在局部地区分布。 (一) 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 一、中元古界长城系及蓟县系 1.长城系 长城系为陆相、滨海相沉积。西部贺兰山一带称黄旗口组,底部为灰白、浅紫、粉红色石英岩状砂岩夹杂色板岩(贺兰石),与太古界桑干群呈不整合接触,厚150米;上部为灰、灰黑色粉砂质板岩、硅质板岩、灰色燧石条带云质灰岩夹石英砂岩,厚13~200米。 2.蓟县系 蓟县系为盆地内第一次海侵所沉积的地层。在贺兰山至青龙山一带称王全口组,主要为灰、棕红色白云岩、颗粒白云岩、藻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及泥质白云岩,含燧石团夹少许砂岩及页岩。 二、上元古界震旦系罗圈组 罗圈组仅分布于盆地西部和南部边缘地区,在贺兰山一带叫正目观组。下部为紫红、黄绿、紫灰、黄灰色泥砾岩与浅灰色,灰色块状砾岩。 三、下古生界 早古生代中国古陆解体,沿祁连、秦岭、贺兰裂开,形成秦、祁、贺兰叉裂谷系。海水沿裂谷侵入,形成祁连、秦岭、贺兰海槽与鄂尔多斯地台,接受了以地槽型及地台型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这是鄂尔多斯盆地遭受的第二次海侵,自早寒武世开始,中寒武世达到高潮。海水主要从西、南两个方向入侵,地层向北东方向超覆。 1.寒武系 (1)下寒武统 自上而下分为侯家山组、馒头组 侯家山组主要分布在地台边缘的贺兰山、老爷山、陇县、岐山、中条山一带,为灰白色钙质长石粉砂岩、含磷砂岩、白云岩、底为磷块岩。 馒头组主要分布在本区的西部和南部。 (2)中寒武统 自下而上划分为色庄组、徐庄组及张夏组。在盆地西南部陇县一带。 (3)下寒武统 岩性为灰色中至厚层状粉细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夹竹叶状白云岩。 2.奥陶系 (1)下奥陶统下部冶里组与亮甲山组,冶里组仅分布于盆地的东南缘。 亮甲山组分布范围与冶里组相同。 (2)下奥陶统上部马家沟组 马家沟组分为下马家沟组和上马家沟组。 (3)中奥陶统平凉组 仅分布于盆地的西部和南部边缘地带。 (4)上奥陶统背锅山组 仅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边缘的泾阳、陇县、固原及大青山、乌拉特前旗一带。 (二)、上古生界——三叠系、侏罗系 一、上古生界 志留纪、泥盆纪及早石炭世本区没有沉积。 1. 中上石炭统 1)中石炭统 盆地西部为靖远组、羊虎沟组,东部为本溪组。 2)上石炭统 太原组沉积时盆地东西已连成一片。除乌兰格尔凸起和渭北隆起的较高部位缺失外,全区均有沉积 2.二叠系 石炭系与二叠系为连续沉积, 二、中生界 1.三叠系 下三叠系自上而下分为刘家沟组和尚沟组 中三叠系主要出搂在盆地边缘,盆地内部在探井中多钻遇。除北部柳沟缺失外全盆地均有分布 上三叠统延长组以北沉积物粗,厚度小,以南沉积物细,厚度大。 2.侏罗系 下侏罗系自上而下分为富县组及延安组。中侏罗系自上而下分为直罗组,安定组。上侏罗系芬芳河组是一套洪积坡积砾岩。 (三)、白垩系——新生界 侏罗系末期的燕山运动,是鄂尔多斯地台的周缘上升,在其西半部充填沉积了白垩系志丹组,为粗碎屑边缘堆积。在盆地东部山西境内未见下白垩统,推断为沉积缺失。由此可以认为独立的鄂尔多斯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 第四章 构 造 鄂尔多斯盆地发育于鄂尔多斯地台之上,属于地台型构造沉积盆地。 鄂尔多斯地台原是华北隆台的一部分。早古生代由于地幔上拱,拉开了秦(岭)祁(连)海槽,使中国古陆解体,分裂成塔里木隆

文档评论(0)

蝶恋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