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雷电颂第2课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雷电颂第2课时

华龙区“三研两达” 活 页 教 案 教师: 刘玉华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语 文 濮阳市华龙区第七中学 备课人: 刘玉华 备课时间:3月16日 上课时间:3月26日 天气:多云 课题《雷电颂》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掌握屈原这一人物形象 体会文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理解重点语句 教学模式或方法 读研品悟学语文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预设 自主学习: 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找出具体的句子。 拟人: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情感,表达爱憎。 反复与排比:使文章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合作探究(一) 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屈原:正义和光明的化身。痛恨黑暗,向往光明,蔑视鬼神,鞭挞一切污秽,誓与丑恶奸佞们战斗到底。对风雷电的呼唤和歌颂,表现了他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虽桎梏加身,但不屈不挠,浩然正气凛然不可侵犯,充分表现了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屈原是正义和光明的化身,是战斗不屈的战士的形象。 合作探究(二) 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郭沫若创作此剧,塑造屈原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借古喻今,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派,深刻揭露其卖国投降政策,激励人民的爱国斗志。 合作探究(三) 诗歌还闪耀着浪漫主义色彩,在文中是怎么体现的? 作者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飞往光明的境地;也借助了它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这样,就使屈原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这段独白想象奇特,气势宏伟,表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探究质疑 分小组讨论下列三段话分别表达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是对风的呼喊,流露出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 (2)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 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 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 我这快要 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3)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 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 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 和母亲。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这几句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表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 然正气。 总结:本文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这篇散文诗,想象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激励着人们奋然前行,相信他更能激励今天的国人不畏艰难,勇攀高峰。 设计依据与意图 依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学生能解决的自己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老师及时点拨。 意图:学生通过此环节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意图:学生通过此环节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次把握本课的重难点。 非预设生成 当堂 检测 检测题型设计 阅读“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回答5~8题。 1.本文段大量运用修辞格,有什么表达效果?试举例分析。 2.风、雷、电象征什么?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什么? 3.结合课本第68页关于《屈原》第五幕的简介进行联想和想象描写屈原吟咏《雷电颂》时的环境。 4.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设计依据与意图意图:通过检测看学生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出错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课下辅导。 典型错题诊断 3.结合课本第68页关于《屈原》第五幕的简介进行联想和想象描写屈原吟咏《雷电颂》时的环境。 很多学生描写出的环境都没结合语境,没能较好地烘托屈原的心情。 板书设计 雷电颂 不屈不挠,浩然正气凛然不可侵犯, 表现了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屈原是正义和光明的化身,是战斗不屈的战士的形象。 教学反思: 从教学展示的效果看,本课的教学设计应该说已经较好地得到了落实,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让人高兴。文章虽然难,但是因为起点设得低,大家都觉得有话说,有话想说。随着和“雪”的对话的逐层深入,应该说绝大部分学生都体验到了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