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婚姻家庭观念变迁2
婚姻家庭观念变迁
婚姻一直是人类切身的一个问题。它使得人组成家庭,它也使得人繁衍生息。由于一般是成年人才能生育下一代,所以婚姻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无论在三千年前还是三千年后,都是人摆脱幼稚,步入社会的标志。结婚后,我们要与一个从未一起生活过的人朝夕相处,而它的选择、成立而被社会承认一直能反映出当时的政治情况和人们的思想观念,而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可以说,人们几千年来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是人类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史前氏族人并无家庭观念。两性婚姻关系是群婚。后来,在农业上出现了铁农具和牛拉犁,农活变得轻松。逐渐的,氏族集体劳动被个体家庭劳动所替代。原始社会末期,家庭的雏形出现了。那时,是男性进入女性的家里组建家庭,没有女性的家庭,氏族会分配女性过去。
随着小农经济的发展,以土地私有制为开始的各种私有制建立。男性地位得到提升并超过女性。家庭产生了,婚姻中的家长制时代到来了。
《礼记·昏义》中对婚姻是这样定义的:“昏礼者,将和两姓之好,以上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皆主人筵几于庙,而迎于门外,入,揖让于庙,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构成婚姻关系的目的在于男家。其目的是祭祀先祖、生子立嗣、得到内助。结婚既是以生子立嗣以祭祀祖宗为目的,故与婚姻当事人的意愿无关,是与两姓家族相关,所以在古代包办婚姻成立过程中,父系尤其是父亲具有绝对的权威。休弃无子的妻子是合理合法的事,男子与一群女子保持性关系以“开枝散叶”成为了上至统治阶级、下至平民百姓的通识。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婚姻制是“一夫一妻”制,只有妻子被承认为是男方家的人,能入族谱,妾不是男方家的人,甚至她们的孩子都不承认她们的具有母亲的身份。从这一点,我们不难说,封建社会阶级统治十分的森严无情。
古代的婚姻是怎样成立的呢?包办婚姻分为求亲和招婿两种。因篇幅题材限制,第二种不予展开。书云“男方求婚,女家应允,男家继以下聘,婚约便定”。包办婚姻中的每一步,媒人皆按父母之令通而行事,男女婚嫁,必从父母之令,其本质是一种契约。子女在面对父母时,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古代的自然经济并不发达,它使得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非常高,子女的幼年甚至一生都被局限在家里,一切向父母学习,父母完全塑造了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子女被家长奴化,这就是包办婚姻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孔雀东南飞》里,焦仲卿与其妻因其母的反对被拆散,最后双双自尽体现出了包办婚姻的罪恶。
古代重男轻女,道德对夫妻双方赋予的权利义务不平等。夫妻虽为一体,都是家族的所有物,但只有男性有继承和自由处分财产的权利,女性最多只有管理权。男子可以讨小妾,女子却要“守身如玉” ;男子可以外出,女子却甚少踏出家门。道德对女性有不能“七出”的明文规定。男子则没有。
中国古代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形成了“天人契合”的婚姻观,产生了“天作之合”这类说法。古代成婚礼仪“六礼”之二“问名” 俗称合八字 就是一例证据。
时光流转,岁月荏苒,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发展突飞猛进,新的思想随着被滑膛枪打开的国门流入了封建王朝。生产力呈几何级增长,家庭慢慢的由生产单位变成生活单位。因为物质丰富,精神生活变得重要了。教育社会化、互联网的出现发展使得子女能提前了解接触社会,子女不在盲目服从父母。
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提倡反对贞洁观念,提倡妇女解放,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的《贞洁问题》里指出:“贞操不是个人的事,乃是人对人的事;不是一方面的事,乃是双方面的事……因为如此,男子对于女子,也该有同等的态度。若男子不自照样还敬,他们就是不配受这种贞操的待遇……”;主张妇女经济地位独立,反对包办婚姻。1919年8月,北京广西籍的女学生李超,因其过继的哥哥无理剥夺她对于家庭的财产权和继承权,贫病交加不幸去世。陈独秀在《男系制与遗产制》里说:“我对于社会制度要发两个疑问: 一 倘若废止遗产制度,……李女士是否会至于受经济的压迫而死? 二 倘若不用男系制做法律习惯底标准,李女士当然可以承袭遗产,那么是否至于受经济的压迫而死?李女士之死,我们可以说:不是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底重大问题”;提倡男女社交公开,恋爱自由,婚姻民主。鲁迅在《男女社交公开问题管见》里言道:“所以我们可以说男女社交公开是和道德问题无涉的。至于我们为什么要男女社交公开呢?我们无非是想把不合理状态恢复到合理状态罢了!”。一青年曾写信给鲁迅;“我年十九,父母给我讨老婆。于今数年,我们两个,也还和睦。可是这婚姻,是全凭别人主张,别人撮合:把他们一日戏言,当我们百年的盟约。仿佛两个牲口听着主人的命令:‘咄!你们好好地住在一块吧!’爱情,可怜我不知道你是什么!”体现出了包办婚姻对下一代的伤害;倡导生育节制,反对娼妓纳妾。
总之,新文化运动里人们对旧道德的批判,提倡新道德,在两性乃至家庭婚姻观念方面
文档评论(0)